AD
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农民工夫妻们的尴尬工棚生活

[2016-02-19 12:1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  阅读量:12121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们的生活,恐怕是你无法想象的,白天他们顶着烈日酷阳在建筑工地上拼命,晚上他们却要几十个人一起挤在一个工棚里休息。有记者深入合肥某工地调查,很多工地都是数十对夫妻尴尬的居住在一个工棚里。...

       也许你我都很难想像,在合肥政务区天鹅湖畔,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当记者一头扎进一片围墙时,映入眼帘的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四五个硕大的用帆布和彩条布搭成的大棚。

  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荒地。踏着泥泞的道路,记者走进一个帐篷,发现里面一片凌乱,满眼是用模板和砖块垒成的床铺,木桶铁锹等工具躺在地上横七竖八,铁丝上搭着五彩缤纷的衣服。
[!--empirenews.page--]

  棚子里闷热难当,一会儿功夫记者就已经大汗淋漓,而几个民工则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看杂志、玩手机。“热吧?我们已经习惯了!”邻近的一个大棚则是他们的厨房,里面摆了两口硕大的锅和一些灶具、碗筷。

  “天晴还好一些,一下雨这里很长时间都是一片烂泥,有时候棚子里还会进水。”一名工人笑着说,“这和难民营差不多吧?”居住在这里的民工主要来自云南、四川以及安徽庐江,从事桩基工程。因为工期较短,流动性比较大,因此住得特别简陋。
[!--empirenews.page--]

  数十对夫妻共居一棚

  记者走进最北端的一个工棚,发现里面是另外一番情景。棚子里的床铺也清一色由模板和砖块搭成,但不同的是,每个床铺除了蚊帐外,还被几块床单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

 

  棚子里一群民工正在打麻将,另一群民工则在看碟片,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棚子里依然很热,但他们似乎不以为然,几乎每个人跟前都有一台电风扇在“呼呼”地吹着。

  当激情燃烧的工棚在摇晃,各路鸳鸯飞入城中村出租房,那是不贴红双喜的“婚房”。中国亿万农民工在选择了走出乡关到大城市赚钱养家的同时,迫于性饥渴的窘境,也纷纷选择了“临时夫妻”模式,引起公众关注。
[!--empirenews.page--]
       “临时夫妻”模式

  农民工进城,绝大多数成了“失伴鸳鸯”,而其中越来越多的人结成了“临时夫妻”。据报道,和未婚青年恋爱、同居不同的是,这些“临时夫妻”一般互不问对方家庭情况,互不干涉经济。

 

  双方“好聚好散”,没有固定约束,不过是“搭伙过日子”……显然,当“非法同居”正在成为历史,社会包容,人伦宽松,“沙漠之舟”挺进渴望已久的绿洲,终于“有了快感大声喊”!乍一听,“临时夫妻”成了“温饱思淫欲”?淫欲者,豪门权贵妻妾成群耶?“石灰布袋到处留迹”耶?贫贱夫妻为谋生,能带“随军家属”的毕竟少数,多数天各一方,长期分居,即使有的夫妻两人异地打工,限于条件,也难以相聚。鱼儿离不开水呀这一半离不开另一半,“食色性也”,原始欲望像活火山。有人说:“这根东西像一座独木桥架在溪流的两岸。

  人类历史正是从这样一根独木桥上从昨天走到今天,再插入明天,一代接一代走过去,高潮迭起。”为了寻求心理与生理上的慰藉,雨露滋润,“临时夫妻”应运而生。
[!--empirenews.page--]

  打工妹小萍三年前为了养家糊口,独自到温州打工,与丈夫分居两地。后遇上同厂工友小丰,同样已婚,妻儿都在老家安徽,孤单寂寞,两人便一拍即合而同居。

  小萍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双方各取所需,生活上相互照顾,很多工友都跟我们一样。”两人相互约定:不能影响双方正常的家庭生活,住在一起仅仅是临时的伴侣关系。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丢脸和奇怪的。

  临时港湾里有情有爱吗

  杭州乔司的一间出租屋里住着一对“临时夫妻”。那天周日,阿丽坐在床上绣十字绣,阿伟则看着电视。5年前,阿丽来服装厂做熨烫工,和阿伟在同一条加工线上,时间一长,两人相互产生好感,阿伟有了组成“临时夫妻”的心意。

  阿丽说:“一开始,我很为难,一边是家里的丈夫和孩子,一边是阿伟对自己的照顾,挣扎了很久。”看看周围姐妹不少都组成了“临时夫妻”,过得很幸福,她因此减少了负罪感。同居4年来,他们对老家“正室”的关系维护得小心翼翼,会按时给家里寄钱,甚至以寄得更多来作为补偿。

  于是,“临时夫妻”就像一个边缘族群在游走。有网友认为,这种婚外情既不合情,也不合法,应该被唾弃。而另一部分则表示,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空虚寂寞冷”,应给予理解和同情。专家分析,这是当前社会环境中打工者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反映,也是陌生环境下道德约束失效产生的结果。
[!--empirenews.page--]

  一块布遮起来的隐私

 

  36岁的张丛富和31岁的杨琴是另外一对夫妻。工棚里,他俩正躺在床上聊自己的两个孩子。离家好几个月,多少有点想孩子。

  整个棚子里有20多张床铺,就像20多个“家”。一块布将床包裹起来,形成一个个“私密”的空间。“用布围起来,晚上不通风,特别热,但是没有办法,电扇都是通宵地吹。”说起睡觉,杨琴有些害羞,“虽然大家都是夫妻,但相互之间的尊重还是有的。”

  “累死了,哪有夫妻生活嘛?”同样来自开县的向克东笑着说,每天下井挖好几方土,爱人在上面摇轱辘倒土,一天下来都是腰酸背痛,虽然在一起,也是很少有夫妻生活的,最大的幸福就是在生活上彼此照顾。“何况这样的生活条件了。”
[!--empirenews.page--]

  无奈的野战夫妻

 

  二十三年前的夏天,我初次参与一个建设项目,自然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农民工。其中有四位民工:庞福臣、庞福才、庞福明、庞福成,他们是叔伯兄弟,来自坝上草原的汉人。

  庞福臣是大哥,身材比他三位弟弟瘦削,有些文化,工地上的重活难活,常常被他的巧干而化解。一日,庞福臣新婚的妻子,终于要来京探望他了,他和兄弟们都兴奋异常,一起抽时间,抢着将脏乱的工棚收拾干净,迎接工地上难见的女性。

  单位领导也为他高兴,准了他半天假去洗澡理发接媳妇。傍晚,庞福臣背着包裹在前,他媳妇挎着一个布包在后,出现在张张灰头土脸但笑颜真诚的民工兄弟面前。

  第二天,兄弟们与哥嫂自是一番戏谑,嫂子佯装生气地捶打着兄弟们,大家笑作一团,嫂子是个勤快人,不闲着地为他们缝补被褥、洗刷工作服。时间很快,庞嫂不放心坝上的公婆,要回去了,大家依依送别,小夫妻临别一番温存。那份性爱,简陋但圣洁!——至今,我深深地尊重他们的真性真情真爱!
[!--empirenews.page--]

  对民工多一点尊重

  记者曾经在国外采访过一些贫民窟,却没有想到就在自己身边还有民工的生活条件和贫民窟差不多。

  就在一周前,记者听朋友说,他的一个朋友在合肥拿了一块地,搞了一个房地产项目,项目结束后,匡算了一下赚了2个亿。开发商赚钱尽管在意料之中,但多少还是有些咂舌。在房价高涨的今天,开发商赚几个亿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记者目睹这些民工的生活,却是十分惊心。也许不久之后,大棚夫妻所属的地产公司老板也会赚几个亿,但不知老板目睹了这些民工的生活,心情是否平静?

  尽管条件这么简陋,甚至数十对夫妻共居一个大棚,但民工夫妻们相互之间还知道尊重,还知道用布将床围起来,晚上尽量不过夫妻生活。但企业老板有没有去尊重民工?我们的城市一天天在成长,民工兄弟功不可没。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辛苦的农民工们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能得到改善,企业老板们能够尊重这些农民工们。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