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协公布了一系列对科研人员工作、生活情况的调查结果,其中一项关于科研辅助人员生存环境的调查结果受到了圈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科研辅助人员是科技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科研辅助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比例偏低。其中收入偏低、晋升机会少、不受重视等原因导致整个行业人才缺乏,并且流失严重。
调查结果来自于中国科协在全国建立的五百多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这些站点是国内唯一以科技工作者为对象的调查体系,所有数据和信息全部由一线调查员收集而来,因其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动态调整、规范科学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这一调查被认为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科研人员的真实情况。
科辅人员=打杂?很“郁闷”
中国科协调查站点负责人之一、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工作人员闫大玮私下走访了几位自己学校的科研辅助人员。他问老师们,“如果十分是满分,你给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打几分?”得到的结果让他有点惊讶,“有的打出了1分极端分数,虽然也有给7分左右的,但他们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诸多不满。收入低、事情杂、地位低等都是他们不满意的因素。”闫大玮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闫大玮所在的安徽农大,科辅人员的收入在“每月到手4000—5000元左右,与科研人员收入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一情况可能也代表了全国科辅人员的大致水平。但是,对大多数科辅人员来说,外界认为的收入低、正式编制人员少仍然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境。“领导不重视,工作内容繁杂,很难得到肯定”才是影响科研辅助人员工作积极性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仅有一半(52.6%)的科辅人员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开展工作,26.2%由科研管理人员指派工作任务或由领导临时决定工作内容。
“科辅人员确实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晰的情况,他们的工作很杂,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实验材料或仪器采购、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等等都可能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在科研中的贡献往往难以客观体现和评判。”闫大玮表示。
对于一线科辅人员来说,他们急切希望实现的愿望是:尽快建立区别科研人员和科研辅助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果与质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