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国的富二代,子承父业的不在少数,他们大多行事低调,外表整洁干净,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要学历有学历,要本事有本事。无论男女,他们中间一些人,从父辈手中继承下庞大的家业,利用前辈人的人脉、经验,做得风生水起。“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在德国早已成明日黄花。
演艺明星中不争气的星二代也有,比如女演员Uschi Glas的大儿子,吸毒、醉驾、出手伤人,不仅遭到法律的制裁,也在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
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是德国社会制定法律的准绳之一。德国人常常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国家对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有各种支持和补足措施下,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是明显要比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在成人之后拥有更好的工作前景,并且往往家庭更幸福、更和睦。而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业上落后,成人后也会有更多各式各样的问题。
在此,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国家对弱势家庭的帮助与照顾:德国公立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是按照家庭收入的高低来制定的,孩子们一般都是就近入学,没有什么贵族幼儿园或者精英幼儿园之说。同一家幼儿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设施,唯一不同的是收费标准。按3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入学时间在45小时为例,分为9个缴费的等级,一个年收入低于15000元欧元的家庭免费,低于25000元欧元每月收费48欧元,低于30000欧元每月收费82欧元,以此类推,家长收入越高,收费越贵。
为了保证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受到歧视,费用是由家庭直接转账到每个城市的青年局,不经过幼儿园这关,园长和老师一律无法知晓。
国家采取的促进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的措施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为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各个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呢?违法乱纪、飞扬跋扈的事情与这些富二代无缘,他们中大多数人常常代表了正面的形象:热爱学习,热衷公益,乐于助人,不仅仅高智商而且高情商。
这源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德国富二代们含着银匙而生,物质上的优越只能带来生活上的便利,精神上的富足则是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富二代的父母们自身受教育的水平和文化素养都非常高。我在马堡大学的同学罗兰,父母都是博士,母亲在生育了三个子女后,留在家里相夫教子。罗兰在考取了博士资格后,父母赠送了他一辆二手奔驰,在当时同学们眼里蛮拉风的。有次去他家里做客,十分欣赏两位老人的见多识广和风趣幽默,而且他们对教育子女颇有一番见地。
罗兰妈妈说,孩子从小就要学规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一定要从小就跟孩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模棱两可不可取,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都是白纸一张,不懂事不是孩子的错,但不教育就是大人的错了。孩子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闻不问。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就是家长的失职。
每个孩子都是善于学习和能够学习的,各种规则和规矩需要父母从小的言传身教和耐心灌输。如果你从小就告诉孩子要懂得尊重他人,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颜面,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那么他长大后就会这样对待身边的人和陌生人。
德国富裕家庭的主妇们有的也有自己的工作,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更是与她们如影随形。她们的空闲时间并不比生活在低收入家庭的主妇们更多,但她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优势得益于她们自身的素养、眼光和见识。如果一个母亲自己生活都一团糟,不爱读书、不讲原则、没有自律,那么很难想象,她能够给孩子什么样好的表率和影响。
注重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做家务的能力,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与同学同伴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是教育的基本。
做事先做人,培养孩子绝不仅仅是培养才艺。一个快乐而有礼貌的孩子,一个懂得妥协与协作的孩子,比一个光会某项乐器、擅长某种运动,而欠缺与人沟通、不懂为人着想的孩子要受欢迎。
德国的成功人士,有的让下一代从青少年时代就在家族企业实习,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累积经验;有的带着后代一起做慈善、做公益,让生活在蜜罐里的富二代、富三代们,接触社会底层的民众,或者那些别的国家还在挨饿受穷的人们,让孩子从小懂得,当自己生活好时,不仅仅要知福惜福,还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不如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培养成懂规则守规矩的孩子,长大后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并且明白:一个人自由的前提必须是不妨碍和不伤害他人。
这些最朴素的道理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与贫富无关,但与家长的见识、素养和坚持息息相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