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婷婷
早在三年前,泰康人寿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邱希淳就公开表示,保险公司应该是大健康产业当中特别核心的一环。各大保险系上市公司公司公布的2016年年报也显示,转型或加码大健康产业成为趋势,意味着“保险+健康”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业内人士称,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大健康产业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上周末,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俱乐部举办的“新形势下的大健康产业投资论坛”中,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健康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张蕾娣介绍了大健康产业投资现状,并分析大健康行业投资机会。她笑言,现在基金不投资大健康领域就落伍了,而“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就是未来发展的广大空间。”表示十分看好大健康产业的未来。
阳光保险集团健康业务总监兼集团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张剑敏也表示,其实大健康产业近两年来比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发展空间更大。他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药物价格不断上涨,慢性疾病发生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不断上升,而目前居民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是慢性疾病,而通过合理支出来获得防治慢性病的技术和服务,诸如饮食习惯、肥胖、吸烟、高血压在内75%的危险因素是可预防的。
而中美医疗的差异也是那么多险资机构看好大健康产业的原因。据张剑敏介绍,美国人在慢性病上的花费很高,80%的保险公司有疾病管理服务;而中国的慢性病确诊量有2.6亿,但是关于健康的服务并不多,并且这些疾病每年造成的卫生资源消耗有6500亿。他认为,保险公司通过建立系列化的产品服务体系、运营支持体系、供应商体系、制度体系等优化服务,将可以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大有作为。
据了解,险资之所以青睐大健康产业,政策红利是最大的原因。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根据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根据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16万亿元。
大健康产业如今正站在风口上,健康险也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国内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4042.5亿元,增长4.8倍,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从6.37%增长到18.2%,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从4.66%增长到13%。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主要有三大特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主要是体检和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处于前期的数据收集阶段,保险企业在数据分析、管理干预以及评估反馈等关键环节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未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健康管理流程;在数据收集方面,商业保险机构还主要是依赖调查问卷和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