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5日电(张澍楠)7月5日,由中国新闻社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主办的第二届“财经中国V论坛:金融安全与创新”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表示,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趋势严重。
他表示,根据社科院中金所的研究报告,工、农、建、交、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产出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71.5%降到了2015年的66.1%。而同一个时期内,M2和GDP的比值却从2011年的1.74倍上升到2015年的2.03倍,这说明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明显。
“脱实向虚”会带来什么问题?
汪同三表示,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比例在1990年时为2.19倍,2000年上升到5.52倍, 2008年则变为14.2倍。虚拟资产和实体经济的比变成了14.2比1,这说明实体经济每生产出来一块钱,有14.2元在等着要从这一块钱里得到回报,且这一举动合法,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问题。
他认为想要降低这一比例值,除了扩大分母的方式,也可减少分子。而扩大分母在危机期间不可行,因为危机期间的GDP不是要扩大,而是要缩小,所以只剩下缩减分子,这意味着要发展虚拟经济。
与日本相比,日本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2008年为8.9倍,而中国2009年的虚拟资产和实体经济比只有3.7倍。但汪同三也补充,并不是这个比越小越好,虚拟资产对于现在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任务是要金融深化改革,”汪同三认为,要使虚拟资产能够真正起到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是正在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做好,中国金融就是安全且创新的。(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