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计算口径偏差信达财险都邦财险"误入"评级C类

[2017-08-03 11: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余梓阳  阅读量:6723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数据计算口径偏差信达财险都邦财险“误入”风险评级C类两家财险公司因为工作失误,使报送数据的计算口径出现偏差信达财险都邦财险“误入”风险评级C类两家财险公司因为工作失误,使报送数据的计算口径出现偏差■本报记者冷翠华截至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陆续......

数据计算口径偏差

信达财险都邦财险“误入”风险评级C类两家财险公司因为工作失误,使报送数据的计算口径出现偏差

信达财险都邦财险“误入”风险评级C类

两家财险公司因为工作失误,使报送数据的计算口径出现偏差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截至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陆续交上了偿付能力年中考试的“答卷”。在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中,两家财险公司被评为C类,这也是财险行业仅有的两家公司。究其背后原因,却并非因为综合风险高,而是因为工作失误,使报送数据的计算口径出现偏差,从而让自己“误入”风险评级C类。

业内人士表示,在偿二代实施过程中,保险公司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偿付能力信息披露是很专业的工作,部分披露信息即使是从业人员也未必能看得懂。也正因如此,若稍有不慎,信披工作就可能出现错误,这也要求保险公司相关人员要有更高的专业要求和更严谨的工作态度。

仅两家风险评级为C类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中(也即目前公布的最近一期评级),有47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A类,34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B类,2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C类,0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D类。

根据历史数据,在保监会分类监管评价中,2016年第四季度,40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A类,41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B类,0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C类,0家财险公司被评定为D类。

对比可发现,有2家财险公司新纳入评级,同时有2家公司综合评级从B类降为C类。

保监会按照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高低将保险公司分为四个监管类别,A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且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小的公司;B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且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小的公司;C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或者偿付能力充足率虽然达标,但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中某一类或几类风险较大的公司;D类公司指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或者偿付能力充足率虽然达标,但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中某一类或几类风险严重的公司。

针对不同评级的公司,监管部门也将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和措施。对B类公司,根据其存在的风险点,可能采取风险提示、监管谈话、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现场检查,以及要求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计划等措施。针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C类公司,在采取B类公司的监管措施外,还将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不过,一季度,2家综合评级为C类的财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皆高于200%,其中,信达财险二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皆为358.35%,都邦财险二季度的这两项数据皆为201%。

数据报送口径出现偏差

对2016年第四季度被评定B类公司而今年一季度降为C类公司的原因,两家财险公司接受记者采访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信达财险称,一季度的主要风险点为流动性风险。“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报送的流动性覆盖率压力测试情景一为44.90%、压力测试情景二为43.80%,低于100%。”该公司表示,后经核实,因公司流动性风险填报人员数据报送口径理解有误,在优质流动资产计算口径、筹资现金流测算口径存在偏差,导致结算结果显示行动性风险低于100%,但经后期查实与修正,该公司在两种压力测试情景下的流动性覆盖率均高于200%,不存在流动性风险。

信达财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一季度风险评级下降,我们认为主要是此前流动性相关指标的统计出现异动造成的,部分特殊业务影响了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准确性,我司根据业务性质进行了修正,此项评级二季度有望恢复。”

其进一步指出,此前流动性指标统计中,由于筹资活动现金流的流入和流出,具有业务期限短,操作频繁,发生额大,但期间内净现金流小等特点,如果分别列示会造成流动性覆盖率数据失真,因此,在按照偿二代有关要求调整该项指标的统计方式后,采用合并测算,数据指标更符合业务本质。

“我司在偿二代实施初期对相关指标口径的理解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经过偿二代的风险自查及评估,我司目前已对流动性管理相关指标的意义和数据口径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数据统计、报送、审核流程,确保统计口径的真实准确,客观反映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信达财险表示,其已对照偿二代风险管理能力评估标准逐项开展梳理、检查、补充和整改工作,结合新股东深投控的要求,根据自身业务结构、投资策略等,研究拟订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补充修订风险管理类相关制度和流程,完善各类子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措施。

从其他经营指标来看,二季度信达财险表现出向好的势头,其保险业务收入约为7.68亿元,同时实现净利润2079万元,扭转了第一季度的净亏损局面。

同时,根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都邦财险一季度在风险综合评级中被评为C类,而当季度其实现保费收入约10.28亿元,净利润为4829万元。对其原因,都邦财险表示,主要是综合流动比率指标计算数据口径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一季度评级。该公司表示,已对相关指标进行修正并上报保监会。

都邦财险表示,目前新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的数据上报工作已完成,根据上报数据及其他各项指标来看,预计其二季度综合评级预计将恢复为B类。

业内呼吁进一步规范信披

近年来,保险行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披露项目越来越多,披露的内容渐趋丰富,这对于公众了解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增加行业透明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业内人士还呼吁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以让公众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更要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以险企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主要指标”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多数险企在“本季度(末)”项目下披露了“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等主要经营指标,然而,记者在咨询多家险企后发现,各家公司的理解并不一致,一部分险企表示,“本季度(末)”项目下除了净资产等时点数据,“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都是当季度的数据;而另一部分险企则表示,“本季度(末)”项目下披露的数据指的是从年初到披露时点的区间数据。有的险企内部人士面对询问也表示看不明白,吃不准,还需要去多方核实。

同时,部分公司披露的“上季度(末)”数据与其上一季度披露的“本季度(末)”数据不一致,且未加解释,这就更让人犯晕。

不过,也有部分险企在信息披露时非常注意规范,避免了让人混乱的情况。他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措施,一种将“本季度数”和“本季度末数”的相应指标分为两个表格进行披露,另一种是在表格中除了有“本季度(末)”指标,还有“本年度累计数”这一指标,如此,公众则不会混淆。

业内人士表示,公开信息披露面向公众,应尽量做到准确、清晰,其实有的不规范问题已经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希望在下一步得到解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