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简政放权激发人才活力。
本报记者杨阳腾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新引进人才187万余人,育成鹏城实验室等创新载体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8600余家,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力量,活力,创新的城市。记者3日从四川德阳市委组织部获悉,近日,德阳推出《关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十条措施》(简称“科技创新人才十条”),年新增投入45亿元,围绕引聚高端科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创建,优化科技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六大人才计划,四项保障服务,构建引育并重,内外联动,含金量高的科技人才政策服务体系,加速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为营造更加高效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深圳坚持党管人才,较早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在市区设立两级人才工作局,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统筹颁布人才工作条例,在全国首次以立法形式设立深圳人才日,全国首个人才公园将建在深圳湾畔,表达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展现尊重人才,热爱人才,尊重人才的城市温度开拓人才之星支柱,树立追求科学家的价值取向,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青少年怀揣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深圳将权力下放给了雇主,让人才成为最重要,最活跃,最有效的市场因素首先,搞活用人机制,创新高校,科研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办法,设置不确定的行政层级,避免人员编制,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社会化用人,在机构设置,人才评价和聘用,岗位设置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高度自主权校长和院长只有引进海外,才能当场做决定其次,实施简政放权,清理规范人员招聘,评价,流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行政审批和收费,全市取消,划转和下放129项与人才相关的市级行政职权此外,深圳将职称评审权移交给企业,在重点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试点
为探索更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措施,深圳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管理上坚持减法,在人才支撑上坚持加法放宽科研管理限制,让科研人员少花精力在项目申报上,科技项目材料全面精简,实行无纸化申报让科研经费主要花在人才上,人力成本占比没有上限,绩效支出占比可以达到50%,率先试点承包制,最大限度实现资金自主使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立法确定市级科技经费至少30%用于基础研究
深圳也先行先试,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勇敢地冒险进入无人区深圳充分发挥先入先试政策红利,探索前海港澳居民就业许可,实施24年来,实现了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制度的突破通过合伙,项目试点,执业备案等特殊机制安排,香港税务师,注册建筑师等12类专业人员只需通过执业注册或备案即可直接执业
同时,深圳以中央授权的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打破国际人才流动壁垒,解决人才出入境,居留暂缓,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本报记者杨阳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