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河北省平泉市榆树林子镇嘎海沟村的大地果蔬专业合作社看到,200多户社员正围在一起,商量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大计。
“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说不能依照老传统,得瞄准城里人的需求种优质品种。”种田老把式付跃玉说。
“要借助合作社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定为北京市蔬菜直采基地的机会,把我们乾安庄园的品牌打响。”有村民提议。
“按照平地建棚、山坡栽果的规划,用2到3年时间,让村里的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改造荒山荒坡发展经果林2000亩。”村主任王海一锤定音。
嘎海沟村从种玉米改为发展设施农业,是平泉加速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平泉市市长曹佐金介绍,近年来,平泉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按照近抓食用菌、设施菜,远抓经果林的“远近结合”产业发展思路。撤县设市后,该市加大产业调整力度,一方面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大菌菜果等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以调优、调新、调绿为主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广。
“改革供给侧,眼光却要落在需求侧。”平泉市副市长胡维民说,平泉瞄准消费者青睐的“绿色、有机、生态、健康”食品需求,以农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实施“扶龙工程”。2016年,平泉实施亚欧果仁深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20个,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同时,大力开展品牌战略,利用国家、省农交会等各类展会和各种媒介,组织开展品牌培训,加快培育食用菌、黄瓜、山杏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千家。
在调优产业结构的同时,平泉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按照“洁绿美标、创转融带”8字要求,规划建设辽河源、杨树岭两个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总面积19.2万亩,目前已建设10万亩,完成投资48.7亿元,可带动农民12.8万人。同时,注重修复农业生产环境,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个,华净院士工作站等校企、院企共建科研平台13个,全市形成食用菌、山杏等5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绿色发展。
此外,平泉还注重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产业融合格局正在形成。(经济日报 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李海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