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5后90后成为结婚的主力,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人数已经连续三年减少。
根据民政部数据,2013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346.9万对,比上年增长1.8%。不过,在经历历史高峰后,2014年,办理结婚登记1306.7万对,比上年减少了2.98%。到2015年,结婚登记1224.7万对,比上年下降6.3%。至2016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132.88万对,环比下降了7.5%。
结婚数连续三年下降
中国饭店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2016年中国婚庆喜宴市场报告显示,目前结婚人口呈下降趋势,2016年全国年度环比下降了7.5%,下滑明显且关键的地区有:河南、河北、湖北、江苏等人口大省。
报告认为,由于当前适婚主力军为85后、90后人群,而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导致目前结婚登记的总人数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年龄也在不断推后。对不少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来说,由于忙于事业,她们不再将婚姻作为获得安全感的唯一途径。
“我前不久刚参加了2001级本科班的聚会,他们本科毕业已经12年了,这一级的女生中,还有好几个没有结婚,主要都是在上海、厦门等大城市,经济条件都不错。”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后,结婚率下降特别快,很多女性不愿意降低条件结婚,或者结婚年龄一直在往后推。或者有很多结婚后不愿意要孩子的。
他分析,结婚对数的持续减少,意味着未来的出生人口也很可能会持续下降,这对未来的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养老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省份数据来看,河南和广东是连续3年排名前两位的结婚“大户”。但是河南2016年仅有96.5万对办理结婚,与2014年的114.1万对和2015年的108.5万对相比,近三年首次跌破100万对。
丁长发说,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带来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从而引起生育意愿的下降。因此我国还是要着重做好公共保障服务,解除生育的后顾之忧。
随着结婚人数的持续减少,一些相应的产业也在积极改变。比如随着结婚率下降,珠宝产业预计会出现增长放缓。为此许多商铺在增加珠宝的品类,比如更廉价的宝石,以吸引那些正在约会但财力有限的情侣。电器生产商美的扩充了小型电饭煲的产品线——让单身人士可以烹制新鲜的米饭。
结婚年龄不断推后
与结婚人数减少相伴随的是结婚年龄的不断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民政部数据发现,在结婚年龄段方面,2011年,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6.6%。2012年,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比重仍是最多,占35.5%,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
到2013年,25-29岁这一年龄段,取代了20-24岁这一年龄段,成为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的,占3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4年,这一占比达到了38.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16年这一占比为39.4%,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
结婚年龄的不断增长,与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硕士毕业,一毕业就已经25、26岁了,再工作两三年也就到奔三的年龄了。”毕业于武汉某名校硕士的谢小姐在广东佛山工作,今年28岁的她也被家里一直催着 “找对象”。
当然,除了受教育程度,结婚年龄的增长还与人口的大城市化格局紧密相关。近几年随着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十分明显,人口由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大城市转移的态势不断加快。而一二线大城市的工作节奏、生活压力都比中小城市要更快、更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迟了人们结婚的年龄。
丁长发说,在大城市,年轻人的独立性比较高,不像中小城市、农村以熟人社会为主,精神压力就比较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结婚年龄。
伴随着结婚对数减少、结婚年龄不断增高的是,离婚人数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其中,2011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87.4万对,增长7.3%。2013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
来自福建泉州的李先生是一名律师,常代理不少离婚诉讼。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90年代,在传统的闽南农村,离婚是非常稀奇的事情。“但现在,我们这里离婚几率也很高了。85后、90后成为离婚的主要群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