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软件化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在本次论坛上,海尔分享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与实践经验,并发布了《工业大规模定制白皮书》,抢先开启了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时代。当天,美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IIC)创始人之一萨尔沃、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生产系统和设计技术研究所(IPK)高级项目经理Mr.Jan也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Salvo表示,“当前工业互联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用户身上而不是竞争,海尔以用户为核心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德国到美国海尔正在掌握工业话语权
当前,互联网与整个社会的结合正在逐步从触达个体向产业深处渗透,进而走向下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2017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消费领域持续向生产领域拓展,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生产力正在经历又一次质的飞跃。在新一轮竞争中,海尔无疑成为“国家代表”,代表中国制造站到了金字塔的塔尖。
今年4月份,在全球最大的工业展——汉诺威展上,海尔将代表其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生产线搬到了现场,引发全球的关注。德国政府工业4.0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本特认为,海尔所展示的系统是工业的未来所在。汉诺威工业展的主办方甚至认为,对德国工业4.0最有威胁的,一个是机器人公司,一个是海尔。无独有偶,5月份美国凤凰城,在全球最具权威的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译名“高德纳”)公布的“高德纳2017高科技制造创新者奖”名单中,海尔成为全球工业制造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企业。
从德国汉诺威到美国凤凰城再到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德美两国权威专家纷纷为海尔“点赞”,这也传达了一个重要讯息:美国、德国的制造路径正在加速向海尔靠拢。
工业大规模定制创造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
从国际角度来看,制造业地位日益凸显,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变革,正在将全球制造业推倒重建,形成新的“工业互联网”世界,并且成为国际竞争战略高地。海尔提出的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不同于美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不同于德国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而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全新制造模式。在《白皮书》提出,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是实现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的融合、从产品体验与用户体验形成闭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升级服务的智能制造模式,是对工业大规模定制的重新定义。
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就意味着,将用户带入了生产制造的第一线,解决了大规模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完成了制造与市场的双向融合。用户只需要用身边的手机或ipad,就能进入到定制界面,从产品的交互、设计到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用户可以全流程“掌控”定制产品的生产状态。产品从生产之初就知道用户是谁,功能是什么,将会以什么样的形象面世,生产出来之后也会直接送至用户家中,真正地将用户从单纯的消费者变为生产与消费合一的“产消者”。
“可复制性”为制造业装上快速转型升级引擎
以大规模定制来深层次满足用户需求,只是海尔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中的第一步,海尔完成的第二步是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做成更具生命力的生态圈,面向各方资源开放,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无论是发展较为成熟的规模企业,还是相对比较小型、落后的企业,都可以“复制”海尔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跳出其自身的技术局限,减少试错成本,快速实现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升级。
其实,在推出工业大规模定制模式之前海尔已经在自身工厂进行了“内测”,海尔打造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胶州空调等8大互联工厂,并且带来了明显成效:生产效率提升60%。不仅如此,海尔互联工厂每天输出定制产品15271台,订单交付周期7-15天,创造的产品价值,比以前翻了2倍。
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却不得不深思从“制造”到“智造”的路究竟要怎么走。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成熟,按需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将成为常态。海尔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了攸关各方利益的生态共赢,抢先开启了工业大规模定制时代,无论是从制造、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为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方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