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最新进展,并公开披露初步原因。獐子岛披露,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的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日前,獐子岛披露的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情况,再次搅动了资本市场。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最新进展,并公开披露初步原因。
獐子岛披露,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的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目前,獐子岛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同时,近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场会议,也对黄海及渤海的贝类养殖局部规模死亡等现象进行研讨,原因包括: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等。
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海洋科研人员对记者表示,虾夷扇贝在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属于冷水品种,水温15度左右最为适宜,但2017年大连周边地区的夏季气温时段比往年长约20天,这对虾夷扇贝的养殖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獐子岛盘点加速
年关将至,海货市场逐渐迎来了旺季。不过,獐子岛卧在海底的一众虾夷扇贝们,似乎再一次“跨物种”遇上了“黑天鹅”。
2018年1月31日獐子岛披露,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盘点及相关减值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3亿~7.2亿元,公司股票于1月31日停牌至今。
据大连本地养殖人员介绍,虾夷扇贝经过约9个月左右的栽苗阶段长成稚贝,然后就可以放入海里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一般是3年,然后打捞上来。底播是养殖虾夷扇贝的方式之一,深度一般在海底30~50米。据了解,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海洋深度约40米,附近其他海岛的养殖深度有30米,海洋岛则近50米。
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初步的底播虾夷扇贝盘点情况。1月31日,该公司修订了《2017年度消耗性生物资产盘点计划》,盘点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盘点人员由8人增加至76人,其中会计师6人。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相较春秋抽测,年末盘点更具说服力,这与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关。常规的春、秋季抽测以水下拍摄视频计量数量,依此估算存量及产量;年末盘点则加大力度,除了运用拍摄视频的科研船,传统的拖网捕捞抽测也同时进行,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去进一步提高准确度。
黄海扇贝局部规模死亡
2017年夏天,长海县所在的北黄海区域曾出现海水温度升高加快、海区浮游植物丰度比往年低等异常状况,相关海洋科研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这样的海洋环境并不利于虾夷扇贝的养殖,而獐子岛即属于长海县海域内。
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基于相关海洋研究专业机构近年在北黄海的环境监测数据、产业调研情况及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浮标、潜标月度例行调查等数据,公司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
同时,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上,对我国黄海及渤海贝类养殖产业发生的局部规模死亡、贝体消瘦和产量下降等产业问题展开研讨,其中指出辽宁长海县(獐子岛公司海域所在区域)、庄河市等产业问题形势较严峻。
獐子岛披露,上述会议上,通过调研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二是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过大;三是贝类养殖苗种高度依赖异地输入,易形成环境应激;四是养殖模式粗放单一,缺乏应对环境突变等问题的预警机制。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17年夏季大连周边持续高温对虾夷扇贝的养殖会造成影响。该人士举例说,山东一些养殖区域偏南,虾夷扇贝的养殖情况一般;过了江苏根本就养不了。也有论文显示,通过实验验证,高温是导致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科研人员对记者分析,极限温度、养殖容量、饵料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虾夷扇贝死亡。该人士分析称,2017年夏季大连周边雨水较少,导致陆地径流少,海洋的水质很清,造成扇贝的食物来源不足。“温度高,又吃不饱,体质就会很弱。”多种综合因素下,之后几个月虾夷扇贝死亡的概率就可能上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