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汽车作为来自中国台湾的车企,与东风成立合资公司后,曾一度成为东风大自主板块的领头羊。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升级,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纳智捷发展严重遇阻,2016年和2017年销量连续大幅下滑,几乎沦落市场边缘。
近日,有纳智捷车主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在不到一年的使用时间里,纳智捷优6多次故障灯全亮,包括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小毛病不断。而随着纳智捷大量4S店悄无声息的撤店,后续保养和修理均成为棘手问题。撤店后“离最近的4S店将近400公里,去保养来回近800公里,要知道这车百公里平均11个油。”上述车主称。
根据汽车投诉网提供的数据,纳智捷的投诉量累计高达164条,其中纳智捷优6单车投诉62条,产品质量缺陷和不履行服务承诺成为投诉的热点。
不久前,裕隆宣称将斥资5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值得注意的是,在经销商大面积退网时,纳智捷疾呼2018年大战略;领导层几无改变的情况下,宣称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如今燃油车遭遇销量大降,公司又转攻新能源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纳智捷视新能源车为最后的稻草,显示出其孤注一掷的心态。一直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纳智捷,由于东风汽车撤出管理团队,也失去了东风在技术上的输送,裕隆想凭借一己之力翻身,难度非常大。
纳智捷销量触底
目前新车市场最受欢迎、关注度最高的仍然是SUV车型,很多车企借助SUV获得了可观销量。但这对于纳智捷来说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作为一个自主品牌,纳智捷始终在售价上向合资品牌看齐,这造成纳智捷之前产品的定价普遍虚高。
不仅如此,售价高企的背后是没有核心技术的事实。据了解,纳智捷本身并没有整车技术平台、动力总成等方面的研发设计能力。落后的研发能力随之而来的是车质和品控的孱弱。如大7SUV的2.2T涡轮增压发动机,实测百公里油耗高达13.5L;在旗下其他车型上,油液渗漏、异响、各部位零部件无故失效,也成为纳智捷被投诉最多的问题。
以上种种,使得纳智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衰落,最直接的就是销量上的体现。2016年纳智捷全年总销量仅为4.05万辆,这一数字不仅与年度既定目标7万辆相去甚远,甚至远低于2015年全年6.04万辆的销量。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纳智捷全年销售触底至1.7万辆,同比跌幅高达56%。
此前,有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东风裕隆的经销商已经缩减至100余家,而能够和他们共同进行坚守的经销商不足70家,这其中还不乏资金困难、库存过大或即将退网的店铺。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过去的四年里,东风裕隆经历了人事大调整、经营战略失误、产品竞争力弱化、营销工作坍塌等一系列坎坷,销量急剧下滑,造成了巨额亏损。他认为,一直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纳智捷,此次又失去了东风在技术上的输送,裕隆想凭借一己之力翻身,难度非常大。
“病急”押注新能源
事实上,无论是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能源双积分政策,还是引发诸多讨论的燃油车退出时间表,都注定新能源不再是车企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纳智捷选择此时发布“海纳2018”战略并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业内看来颇有“病急乱投医”之感。
有不愿具名人士对记者表示,造成纳智捷销量大跌、品牌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品牌力低、服务态度差和技术停滞。这些问题不是仅靠转攻新能源市场就能解决的。
目前,由于东风汽车公司撤出管理团队,裕隆方面声称已启用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纳智捷品牌的销售工作。但据记者观察,所谓的高层换血并无新意:东风裕隆总经理吴新发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东风裕隆市场部部长付孝刚出任销售公司市场部长。
对于这支“全新”的营销团队,裕隆方面也坦承,其实80%还是老人,只有20%是市场招聘。“比例不重要,关键是改换机制之后,更加效率化。”
正是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为求重整旗鼓,东风裕隆提出了“510计划”,即在2022年前投放至少10款全新车型。
上述人士表示,产品质量还能通过加强品质管理和推出优质的新品来弥补,但服务意识和品牌文化短期则很难有大的改观。纳智捷视新能源车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显示出其孤注一掷的心态。如果不能真正提升产品质量,就算在新能源汽车上“另起炉灶”也难补齐品质和服务上的短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