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雪松
根据最新出炉的《2017年度绿色债券运行报告》显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日趋规范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从绿债投资方向上来看,主要偏向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领域。
专家认为,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发行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发行人类型将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加入绿色债券发行人队列,绿色主权债的发行量有望继续增加,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仍将是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民营企业绿债发行量较少
前述报告显示,2017年,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保持高速发展,绿色债券发行期数、规模以及发行人数量、涉及地区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位列全球绿色债券发行国家第二位,对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贡献较大。
2017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合计70家,其中62家为2017年新增发行人,发行主体共涉及包含商业银行、电力、建筑与工程等在内的18个行业,较上年新增建筑与工程、房地产管理和开发等8个行业,发行主体行业分布更为广泛。其中,商业银行发行人数量(20家)最多,所发绿色债券期数和规模(38期、1194.00亿元)均位居首位,远超位居第二位的电力行业企业(17期、194.15亿元)。其他行业发行人分布较为分散。
2017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52家),所发绿色债券期数和规模(78期、1156.00亿元)均较上年增长超1倍,在绿色债券发行总期数和总规模中的占比分别为75.73%和60.88%。其次为公众企业11家,共有6家公众企业发行11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640.00亿元,受到上市银行绿色债券发行量减少影响,公众企业绿色债券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21.43%、54.12%)。民营企业绿色债券发行量仍然较少,民营企业对绿色债券市场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另外,2017年新增3家外资企业发行5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55.40亿元。
在绿色债券资金用途方面,2017年,根据我国央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划分,可明确估算具体投向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领域,其中投向清洁交通领域的资金占披露投向的募集资金规模的29.25%,较上年(17.50%)大幅提升,超越清洁能源领域位居第一;投向清洁能源领域的资金在披露投向的募集资金规模的占比(23.28%)较上年(30.19%)有所下降。未能明确估算具体资金用途的绿色债券主要为绿色金融债以及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债和PPN,约占募集资金总规模的28%。
回顾2017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绿色债券政策制度日益完善,发行期数较上年增幅超一倍,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发行量增长明显,发行人数量、涉及行业、所属地区均较上年有明显扩大。展望2018年,国际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望积极保持增长,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更多地区有望出台优惠政策
事实上,国际绿色债券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的统计,2017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期数超过1500期,发行规模达到1555亿美元(约1.01万亿元人民币),发行规模较上年增幅高达78%,创造年度发行规模的新纪录;绿色债券共涉及发行人239家,涵盖多边开发银行、主权国家、地方政府、政府支持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多种类型,绿色债券发行人家数较上年增长近两倍,绿色债券的参与主体继续扩张。与上年相比,资产支持证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债券以及主权债发行规模增幅较明显,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成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分地区来看,2017年全球新发绿色债券共涉及6大洲的37个国家,其中有10个为新增主权发行主体。美国、中国和法国是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绿债发行规模合计占全球总规模的56%。从募集资金投向来看,投向低碳建筑和能效项目领域的资金规模较上年增长明显(40%)。
联合资信有关专家预计,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将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券界定标准有望统一,评估认证进一步规范。二是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和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其中均涉及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税收或处罚的内容,有助于推动污染企业向绿色转型升级,从而带动绿色债券发行量增加。同时,未来更多地区有望出台绿色债券财税优惠政策,促进绿色债券发行量提升。三是绿色债券领域国际合作有望得到加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