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花园式医院,倾注了她点滴心血。从一辆辆患者饭车,到一张张有护栏的病床,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变化。这里的患者较为特殊,他们患有精神疾病,或许她的付出患者并不能“领情”,但许多家属由衷感激。老年精神一科陈老伯家属来信致谢,“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让老人数度转危为安;医院在生活上的用心与周到,让老人安度晚年。我谨代表全家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她,是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陈雯,在基层一线改造医院硬件不厌其烦,完善服务细节贴心细致。
特殊患者需要加倍关爱
陈雯于2013年从综合性医院转来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初来乍到,就被一个场景深深震撼了:一辆饭车推到患者的集中活动室,80余名男性患者一哄而上,后勤人员不断大声叫嚷,“不要抢,不要抢!”那一刻,她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这里的800余名患者需要加倍关爱与呵护。改变,就先从饮食开始吧。
陈雯工作时几乎马不停蹄,四处查找需要改进之处。曾经,饭车没有加热设备,遇到冬季从营养食堂推到病房,患者很可能吃不上热饭。她与总务科商量,改造安装了“高温蒸汽加热饭车”,确保每位患者能吃上热腾腾的饭。2016年上海迎来30年最冷的一天,在零下9摄氏度的气温里新型饭车派上大用场。
精神病患者因缺乏锻炼、药物副作用,常伴有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疾病。怎样在有限投入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健康需求?陈雯率领工作人员制订了每周三次免费提供牛奶、夏天免费供应西瓜汁绿豆汤等计划。一次在电梯里,前来探望的患者家属并不认识陈雯,有感而发地说:“你们医院的伙食条件比家里还好,一定要帮我转达给相关负责人,谢谢他们!”陈雯告诉记者,后勤保障常常是幕后,那一刻被患者家属当着面认可表扬,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放弃防盗窗选择“限位器”
了解陈雯的人都知道,她是性格直爽的“女汉子”,行事作风颇为麻利、高效。其实,大部分医院后勤保障由男性担纲,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反倒给了陈雯更广阔的发挥余地。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环境改造,此前并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在中心改扩建过程中,她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以患者为中心,最终成就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样板房”。
走进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诸多微小细节凸显了人文关怀。综合楼改造时,是否需要安装防盗窗成了关键问题。“精神病患者集中的病区,安装防盗窗自然最安全,但这样就会显得环境压抑。”陈雯说。在参观考察数家同类医疗机构后,她放弃了防盗窗、百叶窗等选项,最终选择“限位器”。
可是,限位器应该多宽为宜?太宽,患者头伸得出去不安全;太窄,不利于空气流通。她与厂家反复琢磨、试验,最终定下了既明亮又安全的合理标准,这一标准后来被多家同行学习采纳。
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同样获得患者家属一致好评。许多老年痴呆患者长期卧床,体型偏胖,病房内洗手间的门过窄,轮椅无法推进,护工只能抱着患者进入洗手间。陈雯在病房改造过程中,与团队创新设计将两间房间洗手间打通,同时配以无障碍设施,保证轮椅一路畅通,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居住条件。
“尝试做家人”营造真正的家
陈雯告诉记者,普通医疗机构内,患者或多或少总有康复时,过几天总会出院的,可精神卫生中心并不尽然。这里,每名患者都背负着悲伤的家庭故事,对于不少患者而言,中心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如何为患者营造家一样的氛围?需要工作人员如家人般的细心照料。
她在平时巡视时发现,部分患者长期卧床,需要使用气垫床防止褥疮生成,但气垫床引发了新问题:床垫高出一截,没有常规高度的护栏,患者极易从床上翻滚下来。为此,陈雯又启动“护栏计划”:先考虑安装“插拔式”加高护栏,实践下来有所不便;再研究按钮式护栏,可护栏长度不够,还需再加床尾小护栏。那段日子里,陈雯算不清跑了多少厂家、改了多少版图纸,当百余张新式护栏床到位时,她开心地笑了,“这就是理想中的样子,有了这样的护栏,我们不用担心患者会出安全问题。”
一家区级精神卫生中心,而今已成国内多家同类医院参观、借鉴之地。陈雯回忆过往:十几年前,自己“误打误撞”进入医院设备建设行当,从最开始整理资料做起,到逐渐学着做规划、做概算、做改造……“每个岗位只要用心耕耘,总会有收获。即便是从事医院后勤保障这样的幕后工作,认真设计和改造微小细节,患者与家属同样看得到你的付出与努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