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锦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国家发改委4月20日发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在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丰富融合内容、提升融合质量的同时,着重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就业创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等方面聚焦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报告》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培育融合主体作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
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已实现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单纯生产到综合带动、从收益独占到利润共享的转变,展现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进入到成长成形的蓬勃发展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已服务3600多万农户,托管面积2.32亿亩。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多类型多样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特别是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集聚化态势。2017年预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6200亿元,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
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经营主体同农民形成了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产销联动、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收益分配形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