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记者李文瑶】5月14日,四川航空从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副驾驶一度被吸出窗外,后在机长的手动驾驶下成功返航落地成都。
这惊魂的半个多小时,虽然用简单的一句话变就可以概述整个事件的经过,但这背后的凶险又有多少呢?
风挡玻璃破碎失去的防护盾
风挡玻璃也可以看做是飞行员的生命防护盾。客机的风挡玻璃不仅要为飞行员提供清晰的视野,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还要具备除冰、除雾、泄静电、防雨水等多种功能。同时,在万米高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风挡玻璃还要能承受高速撞击和机舱反复增减压力,必须满足高透光率和高强度。
据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明华介绍,飞机风挡玻璃是一个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复杂的多层结构,外层和中层是可以承压的。因为有两层承压,所以可承受很大的压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破裂的。风挡玻璃外层还有防冻加热装置,内层有防雾加热装置,此外,还有防雨水涂层等,结构非常复杂。
而风挡玻璃破碎之后,飞行员将面临失压、高噪音、极低温、大气流,仪表失灵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简单操作就有极大的难度,更别说是在高空通过一系列操作让飞机成功迫降。这对飞行员的考验十分巨大。
根据测算,飞机前风挡玻璃爆裂时,高度是三万两千英尺,相当于9750多米,关于当时的温度现在有很多说法,最科学的计算方法是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温度下降6℃,飞机当时距地面近一万米的高度,温度就下降60℃。(事情发生时)飞机在成都上空,成都当天的气温在20℃左右,减去60℃,大约气温在零下40℃左右。
微博认证为知名航空博主的“航空物语”称,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属极其罕见。
而据航空博主FATIII向资深机长了解到,风挡玻璃没了,驾驶舱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度,机组人员穿着短袖衬衫,很多设备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机长正确操纵飞机安全降落,相当不易。
据中国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消息,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
风挡玻璃为何破碎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繁舸对媒体表示:“初步掌握的情况是,飞机的前右侧风挡在空中脱落,飞机的驾驶舱前FCU,就是飞行控制面板,右侧的三分之一在空中也脱落了。”
根据调查信息显示,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自2011年7月26日新机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
据孙明华推测,风挡玻璃破碎大概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最大的可能性还是螺钉出了问题,螺钉脱落或老化;
第二种可能是防冻装置故障导致加热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样有可能暴裂;
第三种可能就是风挡玻璃的制作的材料或者是出什么问题;
第四种可能是风挡玻璃老化有裂纹,“毕竟已经用了将近7年,如果没有更换的话,也有可能是有老化的可能性。”
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副所长吴超云则认为:一个事故的发生,应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像本次川航的飞行路线重庆-西藏,飞机常年经历温度冲击、低气压、强紫外线等极端环境的长期作用,因此仅仅按标准进行的短时极端环境试验并不能充分反应现实情况,推测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万幸:所有旅客安全
此次空中险情发生后,机组第一时间向空管部门告知紧急状态,同时检查飞机和机上人员情况并实施紧急处置程序,就近选择成都双流机场紧急备降。
成都空管部门在接到紧急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指挥空中其他飞机避让并为该机提供专用航道,优先安排该机降落。
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本有8架飞机准备滑行进入跑道,15架飞机正准备离开机坪滑出,在塔台的指令下,23架飞机立即终止起飞或滑行。
在民航各部门密切配合下,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所有旅客安全。
目前,民航局已经成立了“5·14”事件调查组,并于当日赶赴成都,会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有关规定,民航局已向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BEA)和空客公司发出通知。法方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华参与事件调查工作。
孙明华表示,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中国在应急处置训练方面还不错,机长有很强的处置能力,心理素质高,避免了一场严重空难。但是,同时也反映出,应急处置培训还有缺陷,对此类事故的应急培训不够,“这次很大程度上是靠机长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并没有正规的处理程序,这一方面应该加强。”(李文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