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寨募捐”无处藏身
近日,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992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1.1万余条募捐信息,为慈善组织开通的在线筹款功能筹款总额超9.8亿元,同比增长三成。不过,在网络募捐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各类“山寨募捐”层出不穷,让不少网友产生了顾虑。本期主持人围绕网友关心的问题,为大家解疑释惑。
问:网络募捐平台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主持人:随着“互联网+慈善”的兴起,网络募捐和网络众筹更加便捷化、快速化和社会化。参与度较高的社交平台在推广网络慈善活动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网络募捐发展过快,监督管理却相对滞后,募捐平台核查能力和约束机制匮乏,导致一些“骗捐”“诈捐”事件屡见不鲜。其中,资格审核不清、捐款流向不明,是当前网络募捐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一些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项目时填写信息环节太过简单,还有一些平台缺乏对求助人财产、募捐资金使用情况的查验手段,难验真伪,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问:如何防范“山寨募捐”行为?
主持人:平台资质过关,是保证信息准确的重要屏障。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资质认定应坚持专业化标准,严格准入门槛,保持适度规模,既有助于防范以慈善为名的各类欺诈行为,又有助于保证慈善活动的公平和效率。
2017年,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对募捐主体、募捐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社会监督、评价退出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明确平台应自觉接受动态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即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细化了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尤其是网络募捐信息公开的要求,这将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问:网络募捐如何确保公开公正?
主持人: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募捐平台应平等、公正地对待公开募捐活动,建立统一、公平的信息发布机制,为全国范围内的慈善组织提供服务,不能因慈善组织的地域或规模发生服务差异,并对公开募捐信息给予合理排序和展示,不搞竞价排名。
此外,募捐平台应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定期向社会公告平台运营情况,接受社会质询,内容包括合作慈善组织名录、发布公开募捐活动数量、募捐财物金额、平台运营收支状况等信息。目前,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已扩充至20家。对平台采取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评定机制,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社会公益力量加入。
(本期主持人 韩秉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