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昨天,兴陇中学在开学典礼上举行升旗仪式。/晨报记者 任国强
图片说明:在五四中学“鲁庵印泥传习工坊”,学生在学习印泥制作。 /校方供图
未来3年,上海将着力打造116所公办初中。7月2日,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要把百所公办初中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本市教育生态进一步调整。
时隔两个月,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纳入上海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下文简称“强校工程”)的116所公办初中正式亮相。
这些被纳入名单的公办初中,和两个月前相比,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政策中提到的名师、名校长,开学季是否配备到位?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新中考改革“三结合”的“强校工程”,给这些学校带来怎样更深层次的变化?记者就“百校之变”做了调查。
生源之变
5名学生从市区转回崇明
上周五,初二学生郁达坤到崇明马桥中学报到。感受百年老树下的阴凉,在班级里做了自我介绍,这个14岁的大男孩笑了。
两个月前,郁达坤是市中心一所优质公办初中风华初中的学生。对不少家长来说,这是一所挤破脑袋都想进的学校。8月初,郁达坤的父亲身体不大好,准备在崇明老家休养一段时间,给孩子动了转学的念头。这时,在崇明区教育局的网站上,郁达坤父亲看到“强校工程”学校全名单,马桥中学进入他的视野。他们去校园做了一番实地考察,不仅看到了校园环境,还与校长倪舜、教务老师等见了面。“这是一所平凡的初中,但也有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学生。而且校园氛围好,老师们很友善。”与另一所民办初中对比之后,父亲征求了孩子的意见,郁达坤表示愿意在马桥中学就读。
据悉,今年从市区转到马桥中学的,一共有5名学生。而在以往,每逢开学,总有一些学生要转学到市区或城区。
马桥中学,位于崇明岛中部港沿镇,有着150年历史,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校,“强校工程”中,将与品牌公办静教院附校结对。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作为上海教育改革的一张名片,也吸引着家长慕名而来。有家长说:“现在马桥中学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学校,会越办越好,我们何必舍近求远?”
发生改变的,不仅有郊区的学校,还有市中心的学校。
五四中学,这所同样与静教院附校结成“办学共同体”的初中,新学期也让孩子和家长们眼前一亮。“我们要逐步做到两所学校‘课程统一、教学统一、评价统一’。当然,这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学生不一样。但可以让部分学生先来,再慢慢扩展开来。”校长张人利的话,让家长们精神一振。
不仅初中,小学的学生家长也收获了开学季的利好。“静教院附校小学部老师将到我们学校来上课。”在五四中学所对口的公办小学静安实验小学家长圈里,这个消息传疯了。“今年是幼升小公民同招第一年,真没想到选公办小学,还会有‘彩蛋’。”静教院附校将通过派出专家团队、联合研修、互换老师等举措,提高五四中学、静安实验小学的办学质量。
把对口的小学一起纳入“强校工程”,是因为,“这次百所初中强校工程,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要求都更高。”张人利说:“对‘强校’这块,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初中对口小学生源的留存度,都是将来实打实的评估标准。以往,更多的是过程评估,而现在是结果评估。怎样让家长满意、让初中对口的生源留下来?我想到,要让对口的小学一起做。不仅要让静教院附校的初中与五四中学密切交流,而且要让静教院附校小学部老师提前介入静安实验小学,同步提高小学的办学质量。而且,我每做一步,都要到静安实验小学去宣传一次。义务教育阶段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追求的目标。这样做,最终可以让大部分学生进入到对口学校中。”
师资之变
嘉定3所学校换了校长
嘉定8所公办初中纳入“强校工程”名单,其中华亭中学、徐行中学、外冈中学都新换了校长,这是开学季嘉定学生家长们热议的新闻。
华亭中学地处乡镇,以“耕读”为校园文化。对接新中考,新学期学校将更加重视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等,让学生更多走进哈密瓜主题公园、毛桥集市等社会实践基地,学习种植技术、民俗文化,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积极探索与当地农业生态结合的课程。“办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周春艳说。
目前,华亭中学青年教师团队由迎园教育集团定期培训。暑假里,迎园中学进行教师培训时,华亭中学的教师也同时参加,两所学校老师在学习交流中,管理力、执行力和思考力都有提升。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迎园中学校长张莉琴说:“这次合作,表面上看是托管,实际上也能帮助迎园中学再生长,迎来学校质量新高度,是一种双赢。”
按照政策,“强校工程”将与“双名工程”紧密结合,通过配备和培养,每一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将配备或常驻1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
新学期开学前,116所实验校“双名工程”配备基本到位,都配备或常驻1名市级名校长或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其中19所学校的校长是前三期“双名工程”的主持人或学员,25所学校拥有了特级教师或前三期“双名工程”成员。
不仅如此,一些区在进行新尝试。嘉定区关注的,不仅是8所“强校工程”的校长,更关注全区36所初中的校长。36名校长被编成一个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班级的所有成员,将进行各种学习。学习方式,也许是学校里的一场辩论,也许是到中心城区学校的一次实践考察,也许是一次理论探讨、质量分析,也许是一次分组讨论……不拘一格,每个月进行一次。区教育局长姚伟说:“我想训练一支‘奔跑中的野战军’,这比蹲点更有价值。”
深层之变
实现全面提升与发展
闵行区教育局长恽敏霞介绍,该区有7所公办初中进入“强校工程”,但她更希望是以点带面,7所学校带动全区44所初中走向更强。嘉定区教育局长姚伟则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嘉定初中“分类管理,精准施策”计划,全区36所初中被分为示范初中(7所)、优质初中(15所)、潜质初中(14所),“但是,这 36所初中的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年一评估,一年一变化。改变阵营的初中,将采取对应阵营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全区初中的发展。”
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116所公办初中。
用市教委副主任贾炜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点与面的关系。”“通过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建设,整体带动面上更多学校强起来,实现全面提升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抬高上海教育的底部。”这是百校背后更深层次的变化。
据介绍,这些实验校大多明确了优质资源“一带一”“一带二”等带动方式。初步统计,有29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7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46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在新学期对实验校做优质资源强力带动。
与品牌公办结对,是“强校工程”的模式之一。而令不少家长惊讶的是另一种模式:民办初中托管结对。在很多家长看来,公、民办是竞争关系,怎么可能?
但在记者了解到的部分名单里,这就成为了现实。例如,嘉定区民办华二初中结对戬浜中学,闵行区世外集团结对浦江一中、三中,上宝中学结对颛桥中学,静安区民办田家炳中学结对彭浦三中。
嘉定华二初中将如何帮助戬浜中学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校长何晓文拿出了一份《学生“手拉手”活动合作协议》。协议显示,戬浜中学每学期派学生到华二参观学习,做一天“华二生”,华二也将派出学生到戬浜,而两校教师之间将开展教育教学研修活动。
邹佳鑫是戬浜中学六年级学生。两校“手拉手”之后,今年5月底,她参加了华二的科技节,机器人A I、VR虚拟现实、F1方程式赛车……邹佳鑫穿梭在会场,领略科技的魅力,学到不少课本以外的科技知识,而与华二学生的交流,更令他眼界大开。对此,何晓文颇有触动,“孩子们的眼睛放着光,那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样的交流不错,华二的师生也收获很多,这是一种教育,让他们更珍惜教与学的机会。”
公办初中的孩子们和老师,将有机会到民办初中去体验和学习。而借鉴好的民办学校经验,进一步加强公办初中建设。
螺蛳壳里做道场,小学校酝酿大作为
“强校工程”激发了更多初中活力
地方小、学生少,这原本可能是办学的劣势,但“强校工程”促发许多学校盘整资源,把课程做精、做强,实现在大班教育下难以完成的个性化、精细化教育。硬件设施完善、名校资源支持、师资优化、内驱力提升……种种利好消息在家长圈里刷屏。
构建特色课程图谱
黄浦区启秀实验中学地处市中心,是一座百年老校。
校长顾瑛介绍,该校成为“强校工程”实验校后,依托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培育特色课程,构建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图谱。
比如,该校已经建立了两个英语视听教室,并将在前期开设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听说系统,并且引进了分级阅读教学系统,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同时,学校还开展外教移动课堂的项目,让学生走出校园,由外教带领,在户外和场馆进行开放式的情景教学;此外,学校还培养科技特色,目前已经建成头脑奥林匹克实验室,接下来还将建设科创机器人实验室等,形成稳定的学校科技品牌项目。
加入实验校后,该校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教师培养,遴选了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双名工程”种子计划,还派优秀教师去国际学校跟岗。
对接新中考开新课
普陀区兴陇中学依托曹杨二中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课堂质量提升、“一轴两翼”课程模式衔接等方面实施对接。该校与曹杨二中6名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工作室紧密对接,聚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请专家教师“坐堂问诊”,指导教师进行专业诊断,发现优势,寻找问题,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促使一批有潜力的教师脱颖而出。
对接新中考改革,今年兴陇中学将和曹杨二中联合开设意大利语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联合开设stem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除此之外,还将开设“绍兴研学”综合课程和“劳模课堂”。
师资、课程充分联动
在徐汇区梅陇长桥地区,长桥中学承担了徐汇南片人口入学的重要任务,外来随迁子女占比大,一路相隔的徐汇区园南中学则成为了长桥中学的支援校。
园南中学校长史晓燕介绍,该校的骨干教师团队和长桥中学柔性流动,教师联合教研,在课程资源上也进行了共享。同时,因为两校距离近,所以在场馆设施上也实现了联动。史晓燕坦言,“支援”的终极目标,是激发长桥中学的自主办学力,达到真正的“强校目标”。
组建专家指导团队
根据政策要求,建立“强校工程”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实验校校舍改造、专用教室建设、设施设备更新、特色课程建设等项目,目前闵行有5所学校的校园符合最新标准,闵行区教育局对目前校舍困难的曹行中学和吴泾中学改扩建优化。区教育局对由教育学院组织专家,对全区44所公办初中作了细致的调研,包括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建立“一校一团队”的专家群,9月进行初态评估,对全部44所初中都要制定“一校一方案”;不仅如此,闵行区教育局还明确,教师提升力计划对初中优先开展,引进多方资源,建设紧密型集团或学区,力争使全区44所公办初中都在强校过程中得到提升。
记者了解到,市教委委托市教科院普教所建立增值评估制度,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将“绿色指标”表现、学校综合考核等进步情况作为主要指标,综合反映实验校建设成效。同时,建立实验校发展性档案,实施“一校一档案”制度,动态反映学校干部培养、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资源配置、课程教学、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过程性反映实验校的发展变化。
市级层面组建了16人的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市级指导专家团队,包括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领域的专家,将开展各区“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和实验校“强校工程”三年实施规划进行论证。
政策要求各区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目前部分区已配备齐全,其他区也在配备之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