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笛11月8日,在进博会“智能及装备制造区”库卡工业机器人展台一侧,一位金属零部件的生产商正在拉着库卡的销售人员询问。他想知道这个机器人能不能解决自己工厂内上下料的问题,为了更形象展示出自己的需求,他把手机和名片放在展台上,一边用手模拟着自己工厂的情况。
在进博会现场,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库卡的展台内,有超过一半前来咨询的人都是首次萌生出对工业机器人兴趣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主分布的行业各异,其中一些行业甚至是机器人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未曾接触过的客户。
正在进博会寻找机会的并不仅仅是贸易商和隐含在他们背后接近14亿的消费者,同样还有正在产业升级的路径上艰难爬行的中国制造商们,低层次竞争的加剧、投资回报的减少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让他们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管理系统来支撑起新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完整庞大工业链条的国家,而且近年在工业投入巨大,我们相信这块市场对于高端、智能的工业设备将会迸发出越加强烈的需求”,上海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中国区销售总监倪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是一家来自以色列的金属切削刀具生产商,也是此次进博会的参展商之一。
进博会的4.1和3馆可能是整个进博会“企业年龄”最大的区域,其中一批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装备、零部件制造商已经在世界存在超过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两个场馆是进博会的“智能及装备制造区”,超过160家国际工业、科技巨头和隐形冠军分布在场馆之内,涵盖加工装备、航空电子、机器人、自动化和微电子解决方案等多个细分领域。从直径至三米的轴承到精度小于两微米的线切机,世界工业技术的成果一一在场馆内展现。
其中一些企业与中国渊源颇深,这些工业巨头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最近三年,中国工业投资额在快速增长,其中很多企业的设备都得到了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他们肯定是希望用到最先进、最高效的设备”,倪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一台堆垛机器人正在把一旁的方便面箱子放在数米外的传送履带上,看起来不急不缓。机器人的速度被刻意调慢了,在之前一天,有两位参展者把头伸进了机器人活动的区间,把展区的工作人员吓了个半死,如果全速开动,这机器人每3.5秒就可以完成一次抓取、摆动、放置的完整过程。
这是冈谷钢机贸易有限公司的展区,每年这家公司会向全世界卖出超过1000亿元的商品。展出的这款堆垛机器人机械臂部分由NACHI生产,同时装备了一家名为MUJN inside的创业公司所研发的机器视觉系统和装备,在进博会不到三天的时间中,已经签出了超过1000万的订单。这1000万的订单中包括数家物流企业,两家东北的大米厂,一家醋厂以及一家家具厂。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及装备制造区”的重头戏,几乎全球最为顶尖的数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均参与了此次的展会。
库卡是其中的一家,让库卡的销售人员感觉到奇怪的是,直到进博会第四天,前来咨询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从来没有使用过工业机器人的企业。
“他们对工业机器人很好奇,等他们把需求表述完毕,会发现这些需求有一些其实用简单的四轴机器人就可以满足”,库卡的销售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这并非一个展台的特例,在发那科、上海沪工等工业机器人展位均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其中一些咨询的行业还是此前销售人员从未接触的行业,比如纺织、化妆品等。
“还不只一家化妆品企业来问这个工业机器人能不能用在他们的生产线上”,上海沪工展台的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家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客户是汽车制造商。
中国制造商的热情来自于何处?在参展商看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对效率的重视,另一个原因则是人力成本。
伴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和投资产出率的下降,数十万中国制造商正在产业链条上完成一次艰难的攀升,这将产生巨大的对于高端生产设备、生产系统的进口需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