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乳制品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02319.HK)作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小乳企大部分处在亏损、半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2018年的乳品行业层级分明,不同量级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状况,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头部企业布局海外、腰部企业发展迅速、区域型企业仍然寒冬。
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从产业端结合渠道端可以发现,2018年乳企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补短板,比如对自身的产品持续的进行创新升级。部分有实力的乳企则根据政策的红利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加快国际化。
头部企业海外扩张
对于乳业头部企业来说,在国内市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则会考虑发展海外市场。近期蒙牛、伊利接连布局东南亚市场,业内认为以这两家企业海外布局为缩影,可以发现有实力的企业越来越看重海外市场。
2018年11月29日,伊利对外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欲以交易初始价格8056万美元收购泰国冰淇淋公司Chomthana96.46%的股权。无独有偶,蒙牛也在同日对外公布在印度尼西亚的工厂正式开业。据了解,印尼YoyiC工厂是蒙牛继新西兰雅士利工厂后建成的第二家海外工厂,设计日产能260吨、年产值1.6亿美元。
布局海外市场的不仅仅只有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也在该布局上煞费苦心。
蓝鲸产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光明乳业为增强海外业务,以银行贷款与自有资金组合的形式筹集资金1.25亿新西兰元,将在现有新西兰邓桑德尔(Dunsandel)生产基地建设液态乳品生产线及相关包装生产线,进一步扩大新西兰地区产业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业位于新西兰的业务——新莱特乳业2018年上半年表现优异,该项海外资产实现营业收入20.19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81%。
与光明乳业加大投资不同,三元股份则是与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于2018年1月15日完成总金额6.25亿欧元的一笔海外交易。蓝鲸产经记者发现该交易实际是为三元股份持有法国St Hubert股权。据了解,法国St Hubert公司主要产品为健康黄油涂抹酱系列及植物酸奶、饮料、甜品、水果混合产品等。
海外交易完成后,三元股份业绩在2018年上半年取得了巨幅增长。三元股份也承认营业收入增加是由于主营业务乳制品销售同比增加,以及法国Brassica Holdings公司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增加收入所致。
业内人士指出,从财务报表上看,光明乳业与三元股份业绩开始出现些许下滑,但是,受海外业务的“帮衬”,两家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三元股份反倒取得大幅度增长。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乳企国际化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尝试,既要有强有力业绩的支撑,又要有品牌力。比如伊利、蒙牛在自身实力过强之后,依托政策的红利国际化,可以展示整个中国乳业综合实力。
还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乳企进行国际化时选择并购或者在当地建厂的方式都是基于企业自身考虑的,两种做法并没有可比性。以近期蒙牛、伊利为例,伊利在泰国收购公司可以说是“短平快”,蒙牛则更多的可能是中长期的海外布局,两种做法都可以帮助中国乳业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中国乳业形象的提升。
腰部企业发力
有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从整体上可以观察到,乳业目前正在受到政策端的影响,消费端对于产品的挑剔,以及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导致企业的压力逐步增大。但是,相应的正是因为政策、消费等因素,对于产品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一些腰部企业可以逆势而上。
比如乳制品市场中的奶粉领域竞争激烈,随着中国新生儿的出生率逐年下降,从大环境可以发现,整个奶粉市场蛋糕有所萎缩。国家出台“二胎政策”后,市场虽然得到了缓解,但是这也表示市场竞争将会更加剧烈,在这样的环境下,飞鹤、君乐宝等企业为代表的腰部企业脱颖而出开始快速增长,并且其销售额突破百亿,已经从腰部企业迈入头部企业的阵营。
据了解,飞鹤在11月7日宣布,提前53天实现全国范围内销售额突破100亿的目标;君乐宝此前也表示2018年上半年奶粉业务销售20亿,销售增长100%,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君乐宝的销售收入为102亿元。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上述两家企业可以获得较高增长,是抓住了婴幼儿配方奶粉政策给他们所带来的红利,通过渠道建设,实现了对渠道、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抢先占领市场,使业绩明显增长。
除此之外,在香港上市、身处腰部的澳优乳业同样在2018年获得较高增长。据了解,澳优自家品牌乳制品中包括牛奶粉、羊奶粉。蓝鲸产经记者查阅澳优2018年前三季度财务报告了解到,该公司在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37.82亿元,同比增长38.6%,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利润为4.56亿元,同比增长106.5%。
澳优表示,营业收入增长来自自家品牌乳制品业务的收入增长,自家品牌乳制品业务收入为30.42亿元。其中羊奶粉在中国收入为12.51亿元,同比增长62.9%,牛奶粉收入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59.9%。
同时,澳优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全球化布局的不断完善和分销渠道的深化,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新工厂的收购、投产及股东结构的优化,使澳优的产能和管理及营运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效益、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指出,以上述三家企业为例可以发现,腰部企业在2018年的快速发展可以归结于,把握政策红利的同时加快渠道下沉,对于现有渠道、管理模式做出改变,突破传统渠道桎梏,加快品牌及供应链建设。
小乳企艰难度日
2018年的乳业虽有向好趋势,但是从市场上来看,只有大型企业身处春天,区域性乳企仍然身处寒冬。
蓝鲸产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以燕塘乳业(002732.SZ)、庄园牧场(002910.SZ)、西部牧业(300106.SZ)为代表的区域性乳企业绩都在逐步下滑。
业内人士向蓝鲸产经记者表示,以庄园牧场为例,其主要经营范围在甘肃省和青海省,2017年该区域主营业务收入占庄园牧场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在90%以上,并且蒙牛、伊利这种全国性乳业加大在西北地区投入力度,与庄园牧场争夺市场,从而影响庄园牧场主场发挥。
“对于区域型乳企来说,他们现在面临着整合、优化的境地。“朱丹蓬告诉蓝鲸产经记者,区域型乳企目前必须要聚焦巴氏低温奶,通过两年的观察,巴氏低温目前已经成为了区域乳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区域性乳企没有把巴氏低温做强做精的话,他们下一步将面临被整合、被并购的威胁和趋势。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区域性乳企产品缺乏差异性,产品大同小异,此前,科迪乳业推出“小白奶”引发热潮,并且该产品给科迪乳业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好景不长,众多企业开始推出同款产品,使产品失去刚上市时带给消费者的新鲜感。
朱丹蓬向蓝鲸产经记者坦言,从目前整个中国乳制品市场来说,大面上整体向好,因为随着消费升级,新生代人口红利不断叠加,对于乳制品的需求量在持续的增加。但是在企业竞争过程中,又衍生出产品同质化困局,迫使部分企业不断的在做产品升级、市场升级,所以从目前来看,中国乳制品行业属于整体复苏,产品升级的主旋律。
对于2019年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朱丹蓬认为可以归结于5个关键词“大盘稳定、分化加速、创新升级、羊奶有机和食品安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