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14日讯(记者李春晖)“优质粮食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写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年又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记者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指导各地更好地推动“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6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了三个子项实施指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钱毅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中介绍,从“优质粮食工程”及三个子项目标看,到2020年,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要力争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监测覆盖面提升60%左右,“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加快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消费者吃好粮”的良好局面。
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图)
完善“优质粮食工程”顶层设计
“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连续三年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调动各级财政和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参与实施,相继落地了一批兴粮惠农项目。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供应链不断优化,整合培育了“吉林大米”“山西小米”等一批粮油品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如今,“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范围由首批16个省份扩大到31个省份,随着覆盖面越来越广,各地情况差异大,存在着进展不平衡、部分项目进展不快、目标任务不够聚焦等问题。
“有必要出台《意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示范引领、创新推动举措、务求好事办好,把优质粮食工程建成惠农利民的民生工程。”钱毅表示。
据介绍,《意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在科学确定“优质粮食工程”总体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给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实施留好空间,不搞“一刀切”;同时,充分吸纳和推广各地实施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放大实施效应。
《意见》强调,把“五优联动”贯穿于“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全过程,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引导立足特色优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优粮优产”;发挥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作用,引导收购环节强化质量导向,促进“优粮优购”;发挥示范企业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促进“优粮优储”;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优粮优加”;发挥粮食品牌建设作用,引导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消费,促进“优粮优销”,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还提出,注重选树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形成百个典型示范县、千个先进示范企业(合作社)、万个样板店和一大批知名品牌的“百千万”典型引领示范格局。
“三个子项实施指南”部署具体任务
“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为加强指导,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了“优质粮食工程”3个子项实施指南,与《意见》一起形成“1+3”的政策体系。
钱毅表示,“优质粮食工程”三个子项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支撑,整体推进、同向发力,强化集聚效应,实现粮油产品品种多、质量优、品牌强,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一是,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突出需求导向,优化功能布局。1)优化服务体系布局。根据产粮大县区域粮食产量、生产集中度、服务辐射半径等,科学布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现有设施设备已满足实际需要的产粮大县,原则上不安排新建项目。非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较为集中的,可适当予以支持。2)坚持多元主体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等各自优势,择优确定建设主体。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探索建立共投共建共享机制。3)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内容,合理配置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功能。原则上不得新建仓容,鼓励通过改造现有仓储设施,实行粮食分等分仓储存。创新为农户服务方式,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既可开展“五代”服务,也可提供“一卖到位”等便捷服务和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延伸服务。
二是,粮食质检体系突出服务功能拓展,提高检验监测能力。1)完善强化功能。以符合布局要求的粮食和储备部门现有事业单位为主要依托、粮食骨干企业和有关高校为补充,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检验监测机构网络。2)加强省级统筹。各地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设备配置与选型,明确运行配套条件。原则上由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统一组织设备采购、项目验收和统筹调剂使用等工作。建立省级检验监测机构技术联络员制度,帮助基层提高业务能力。3)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各级检验监测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创新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加快推动从提供单一检验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积极拓展第三方检验服务市场,培育扩大检验市场,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保障粮油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突出市场品牌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放大辐射带动效应。统筹兼顾产粮大县、特色粮油生产县,择优选定示范县(市)和示范企业,全面实施“五优联动”,系统打造好粮油供应链。重点支持示范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订单收购,建设种植、加工基地,增加优质粮油产品,带动农民持续增收。2)加强粮油品牌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粮油名牌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发挥好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作用。制定“好粮油”产品及标识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粮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完善分级遴选机制,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负责本省“好粮油”产品遴选,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在省级遴选基础上,择优遴选“中国好粮油”产品。3)引导科学合理消费。建立粮油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好粮油”产品调查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要宣传“好粮油”产品,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健康消费认知水平,引领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优质粮食工程”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如何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钱毅表示,首先,《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做到目标、项目、资金、责任四个落实。按照完善和落实三年实施方案的要求,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示范县(市)、示范企业和项目,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压实分级责任,保证实施成效。
第二,开发“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库,实现所有项目入库调度、在线监管,确保财政资金花好用好。
第三,强化绩效考核,通过指导各地建立完善目标任务与财政资金安排挂钩联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对于“优质粮食”的评价标准,钱毅表示,优质粮食是指安全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粮油产品。具体标准是:有地域特色、有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及消费者认同度高且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或符合“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的产品;或符合省级“好粮油”系列标准的产品。
钱毅表示,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的“五优联动”,已成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行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