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产业 > 正文

30尾中华鲟放流长江口航道治理同时加大渔业生态修复

[2020-01-03 10:18] 来源:东方网 编辑:笑笑  阅读量:10378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项目日前在长江口进行第4次放流,30尾珍稀濒危物种中华鲟在此游向东海。中华鲟在地球上已存在约1.3亿年,堪称“活化石”。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随后又万里归家,即便面对激流险滩,依然会坚持回到长江上游的出生地。长江口在中华鲟的生命周期中......

”项目日前在长江口进行第4次放流,30尾珍稀濒危物种中华鲟在此游向东海。

中华鲟在地球上已存在约1.3亿年,堪称“活化石”。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随后又万里归家,即便面对激流险滩,依然会坚持回到长江上游的出生地。长江口在中华鲟的生命周期中地位特殊,是中华鲟唯一的“幼儿园”、特有的“待产房”,以及重要的“产后护理场所”,是其一生中栖息时间最长、能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的场所。这次放流的30尾中华鲟多为2至3龄,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与湖北荆州一繁育基地合作培养。将人工培育的中华鲟增殖放流入江,旨在扩大种群规模。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位于长江口南槽航道上段,要在长江口现有12.5米深水主航道基础上新增一条长86公里、水深6米、宽度600至1000米的优质辅助航道。工程建成后,长江口航道总体通过能力将全面提升。该工程于2018年12月29日开工,总投资超过18亿元,其中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入费用近1000万元。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态修复(增殖放流)”项目自2019年10月迄今,已实施4次大型增殖放流。2019年11月13日放流了5.2万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和5000余尾长吻鮠。该项目计划3年内在长江口水域投放中华鲟、胭脂鱼等国家保护动物10余万尾,其他鱼类96万尾,虾蟹、贝类等经济物种近150吨。配合航道工程进展,2020年将实施更大规模放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