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推出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小微企业获得重点扶持。业内指出,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活力源泉、就业的主力军,“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基础,也是维护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落实“保市场主体”的要求,下一步相关部门在继续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等方面还将出台相关支持新政。
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减负
疫情暴发以来,多项旨在为企业减负的“保市场主体”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以减税降费和流动性支持为核心,主要目标是在骤然而至的冲击面前,给企业减压,避免出现突然休克现象。”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减税降费方面,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五批23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费支持措施和一系列社保缴费减免政策。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减税降费共计4027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589亿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继续实施形成减税降费2438亿元。
流动性支持方面,今年央行不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短期流动性,而且已经通过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逾1万亿元。与此同时,央行还多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月初,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支持相关银行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2月末,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4月,再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与此同时,自2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政策性利率,切实带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为企业减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吴剑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为了降低亿万市场主体受到的疫情冲击,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减负政策,在“一增一减一缓一急”上下功夫。一增:增加市场主体的现金流,包括增加稳岗补贴、低成本融资信贷等;一减:减免税费、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等;一缓:放缓市场主体疫情期间的开支,包括延期还贷付息、延缓社保缴纳等;一急:加快市场主体复工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总的来看,这些举措覆盖面宽、定位精准、实施高效,对企业而言是‘及时雨’。”
小微企业获得重点扶持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位。如果市场主体因为疫情冲击而“枯萎”,那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就可能从短期延伸为长期。“保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无论是从产业还是从就业的角度看,市场主体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它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应对国际环境变化、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根基。”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活力源泉、就业的主力军,当前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对企业的影响上。“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基础,也是维护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从已经出台的系列政策可以看出,“保市场主体”的主要着力点正是小微企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疫情暴发后,受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冲击,市场主体面临巨大压力,中小微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全国约80%的就业,贡献了近70%的营业收入,渗透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相关政策已经从经营与融资两方面介入,向中小微企业伸出援助之手。
程实表示,首次提出的“六保”与之前的“六稳”有相通之处,是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情形下政策基调进行相应调整的表现。其中,“保市场主体”的新提法体现了底线思维,不仅直系经济,也关乎民生,是其他几个“保”的基础。展望未来,年内全球经济还将面临持续的衰退压力,外向型企业或特定风险敞口较大的行业仍需政策重点扶持。
更大力度新政将出
近期,相关部门接连释放明确信号,在落实“保市场主体”的要求方面,更大力度的新政将出台。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落实落细已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同时,密切跟踪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完善税费政策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表示,下一步将在抓企业帮扶方面继续发力,将在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援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帮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稳住经营。
王青认为,保企业关键还是要有订单。短期内可着力加大消费和投资拉动力度,带动企业订单回升。建议下一步尽快出台、实施一揽子宏观政策应对计划,以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提振内需,包括较大规模发放消费补贴、放松汽车购置限制、适度增加基建投资力度等。货币政策则要以“小步快走”方式,持续实施降息降准,强化对实体经济定向滴灌,同时坚守不搞大水漫灌底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市场活力。对国有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增强自主性、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而言,关键在于优化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让要素可以在全国低成本顺畅流动,同时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吴剑峰表示,当前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这些政策要尽量落实到位,短期也可以出台一些消费刺激配套计划,譬如发放消费券或增加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补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