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从3月的-6.6%进一步回升至3.5%,进口同比则从3月的-1%进一步下挫至-14.2%,贸易顺差从3月的199.3亿美元增至453.4亿美元(图表1)。出口数据超预期的强,而进口数据超预期的弱。
出口方面,结合PMI的出口订单数据,以及我们草根调研的了解,4月出口订单的下挫是较为明显的。然而,中国对美、欧、日 、韩的出口拉动都出现了明显回升(图表2)。我们认为,出口超预期的原因:
首先是,4月出口数据可能仍在继续反映海外疫情暴发之前的订单,是对中国生产修复的反映。有两个证据:
1)中国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增速,通常是同步波动的,2019年6月以来,二者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加工贸易进口增速转正并显著高于出口增速,可以理解为中间品预备性地进口,而4月加工贸易进口减速、出口提速,应当反映了产品的滞后出口(图表3)。
2)2008年中国PMI的出口订单指数急剧下挫发生在10月,而出口同比增速的急剧下滑发生在11月,这不能说明二者之间有稳定的领先滞后关系,但至少表明从订单下滑到出口数据反应可能存在一定滞后(图表4)。特别是,中国进出口金额的当月同比一直波动很大,单月数据不太能作为判断趋势的依据。
其次是,部分产品(防疫物资、IT类、农产品等)出口增长较快。主要出口产品中,纺织品(主要是口罩)、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两项出口猛增,集成电路和农产品出口也保持正增长(图表5)。IT类和农产品都是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部门,其对出口构成了一定支撑。
最后是,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继续发挥出口基本盘的作用。4月除欧美日韩、东盟和中国香港之外的其他地区,对中国出口同比的拉动达到5.06%;截至3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速已攀升至55.7%,大大高于整体出口增速(图表6)。
进口方面,4月进口下挫主要是从其他地区进口由正转负,对进口同比产生了很大拖累;而从欧美日韩、东盟和香港的进口拉动均有所提升(图表7)。这说明进口的下挫应该不是由于内需更弱,主要还是与加工贸易进出口的错位有关。主要进口产品的数量变化也呈现出一定分化,4月中国进口食用植物油、铁矿砂、铜材和纸浆的增速较高,而进口汽车和成品油的增速较低,工业原材料的需求应已进入复苏阶段(图表8)。4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快速下跌,RJ/CRB商品价格指数环比进一步下挫13.5%,对进口增速也产生了明显拖累。
总之,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的强,主要反映了中国生产的较快恢复,仍不可低估海外疫情暴发对出口的显著拖累;4月进口数据超预期的弱,与价格因素和加工贸易进口此前的较快增长有关,并不作为内需不振的体现。出口是二季度中国经济的核心影响因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