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如何应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5月1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在“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指出,通过传统发放贷款的方式,在短期内有缓解民营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疫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复苏不能很快反弹,仅靠金融机构融资或许并非缓解民营企业的可持续的办法。
黄益平进一步表示,现在政府和央行都在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有担心:如果经济形势一直不好,还一直鼓励企业借了钱去发工资、还房租,即便疫情控制住了,今后的财务状况是不是会变得更糟糕?
对此黄益平建议,需要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提出来一个建议,由财政部、央行和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一个所谓的特殊目的平台,央行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发放融资,由财政来兜底。这样的融资在疫情期间有政策性的功能,会有一些风险,但如果有财政提供支持就可以持续做下去。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论坛,我分享的主题是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我想具体跟大家分享三点我的观察或者我的体会:
第一,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第二,中国实际上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比较好的创新。
第三,我想也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中国式的创新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首先第一点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客观来说我自己觉得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规模比较小,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给它提供融资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我记得我去年跟英国央行的副行长一起交流,他曾经提到他负责的一项工作就是专门负责英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当时还比较惊讶,我说在英国也存在很严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说当然了,他说在英国大概有一半的中小企业平时是很难获得贷款。我想了一下这个确实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我同事告诉他大概几年前我们北大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当时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样本里曾经获过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的比例大概只有20%左右。所以我说这个例子第一是说中小微企业融资比较难确实是有普遍性。第二,也许我们国家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
具体而言为什么民营企业融资会变得比较难?过去七、八年来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尤其是国务院,经常开常务会议出台政策,帮助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似乎这个问题的改进不是特别大,所以它到底难在什么地方?我自己觉得如果简单做一个概括,大概是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获客难,第二是风控难,第三是怎么做风险定价。
获客难这个问题大概比较容易理解,因为银行要给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服务,首先得找到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需求。大企业跟银行打交道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民营企业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是数量大,规模小,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所以找到他们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获客难。
第二个,风控难。因为我们知道银行一般对客户提供贷款肯定做风控。信用评估一般来说常见的就是三重办法:第一,看历史财务数据;第二,看抵押资产;第三,在我们国家经常见到的就是如果你的产业符合政府发展的方向,有政府的隐性担保,银行也可以给你提供担保。无论是财务数据、抵押财产还是政府担保,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一般民营企业是不太具有的。这样就面临一个运用问题,就是政府经常要求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但是缺失有效的风控手段,这使得实际上是很难推进的。
第三个就是风险定价,从原则上来说在金融市场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就是你的定价要覆盖风险,也就是说同样的客户我可以跟他们做生意,但是不同的风险要有不同的定价,定价要能够覆盖你的风险。但是现在我们遇到的一个比较特别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时候银行如果不能把贷款利率提高到足够高,能够覆盖民营企业的风险的话,它提供这样的贷款的意愿是不高的,即使提供了也可能下一步自己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能不能市场化的风险定价,也就是说根据市场来决定真正自由的贷款利率,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在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确实是比较突出,而且有可能比一些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更加突出一些。简单来说原因就是获客难、风控难和市场化风险定价难,这是第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在金融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就是一般来说对于一家金融机构进入一家市场其实最容易的是服务盈利最好的和财富最多的20%的客户,即盈利最好的大企业和最有钱的家庭。抓住了这些客户一般来说就能抓住市场的80%的市场份额。这样再去服务剩下的80%的客户时,其实给你的回报是很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发展普惠金融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自己觉得其实在中国我们从2005年开始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发展普惠金融,在国内采取了很多方面的举措,包括发展了很多小额信贷公司;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很多融资等等,其实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如果综合过去来看,我们大概在三个方面的突破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个比较明显的领域其实是影子银行,民间借贷。我们知道这些领域其实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比较活跃的。而恰恰是这样的一些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很多融资。比如说在温州,民间借贷很活跃,地方的很多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民间借贷为支持当地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关键性的信用支持。影子银行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委托贷款,有的是理财产品,但是其实也是为很多民营企业提供很多融资。它为什么能做?为什么线上的很多交易、表内的很多交易做不了?我自己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你离开了正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到表外做业务,无论是影子银行还是民间借贷,它相当于是规避了我们在表内的对利率的监管,变成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我们知道影子银行也好,民间借贷也好,它的利率水平相对比较高一些,但是是不是太高,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起码是能够适度提高利率使得融资的价格可以覆盖风险。在这个方面来讲我觉得影子银行也好,民间借贷也好,它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它有积极的意义。当然我还必须要说这样的一些做法没有受到很好的监管,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过去这两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希望规范化一些交易,我的希望是我们在把这些交易纳入到正规监管框架里面来的同时,能保留一些原来实现的变相的市场化的风险定价,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我们国内有很多创新的大家称之为线下软信息。前面提到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传统的财务数据抵押资产和政府的隐性担保,那么银行要给他们提供贷款如何做风险评估?我们在南方一些城市尤其是在浙江台州有三家银行为代表,他们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线下对于客户的深入了解、全方面的了解,不仅仅是了解你的资产负债表、业务,更多的是了解你的人品,了解你的历史,了解你的经营环境,在这个基础上给你做一个风险评估,决定给你贷款,实际上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它的成本当然也比较高,一般来说都是在社区内。对客户很了解,不用传统银行的那一套做法也能做非常好的风险评估,我觉得在我们国内有很多中小银行都在采取这样的风控的办法。
我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最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们一起做的一个联系研究,就是来比较我们新的金融科技风控模型——简单的来说就是两条: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机器学习模型,和传统的风控模型——简单的来说也是两条,过去线性的评分的模型和加上传统的数据。这两个模型一比较基本得出几条结论:
第一,我们如果增加大数据和增加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使得我们传统模型的评估可靠性大大提高。也就是说即使有传统的数据,包括有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在这些数据具备的情况下做风险决策大致是靠谱的,就是传统的方法大致靠谱。但是如果加上机器学习和加上大数据的方法,效果会变得更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并没有进入这些传统包括央行的征信系统,所以金融科技风控办法所体现出来的更大的优势是它可以覆盖一大批原来传统银行没有数据,没法对它做风控的客户,这是一个长尾效应,普惠金融的效果就很明显。我们最近看到无论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甚至新网银行,这三家银行每家员工的数量大概在1000到2000人之间,但是它现在每年每家几乎能发放将近1000万笔左右的贷款,包括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这个是在我们发展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方面作出的一个突破性的创新。而且它的不良率相对来说控制得比较低,最近我们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应邀和IMF总裁一起专门进行了一次线上研讨会,就是讨论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信贷是怎么支持中国的民营企业的。这些是我们中国的创新,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
最后简单说一下,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所说的这些方法,尤其是刚才讲的大数据风控、金融科技风控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简单的讲三点:
第一是过去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研究,疫情对于全国各地的个体经济主体的冲击都非常大,我们发现凡是互联网贷款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对于个体的风险冲击的幅度就会小。其中的一个原因我猜测是因为现在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因为收入没有了,支出还在继续。有没有资金支持对他们来说变成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凡是互联网贷款比较发达的地方,顺便说一句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贷款充分体现出无接触贷款的优势,它就不需要见面,不需要接触,直接就可以在网上发放贷款,我觉得发挥了很重要的稳定器的作用。
第二,确实就是这样发放贷款在短期内有缓解民营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的功能,但是同时如果我们现在的疫情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复苏不能很快的反弹,持续靠我们的金融机构融资是不是缓解民营企业的可持续的办法,这个问题我觉得要提出来。我们现在政府、央行都在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有担心:如果经济形势一直不好,一直鼓励我让我借了钱去发工资,还房租,到了即便疫情控制住了以后我的财务状况是不是变得很糟糕?这个我觉得需要考虑的是金融机构和央行和财政需要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提出来一个建议,由财政央行和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一个所谓的特殊目的平台,央行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发放融资,由财政来兜底。换句话说,像这样的融资,在疫情期间确实是有政策性的功能的,会有一些风险,如果有财政提供支持我的工作就可以持续做下去。
最后一点,我们互联网银行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它自己也面临很多的约束,比如说资金不是很多。最近银保监会发布的一个关于互联网贷款的暂行管理办法,征求大家的意见,我觉得这是为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些好的创新推进到整体银行部门,更好地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实现普惠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举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