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周一清晨再度发文解释“双降”。除了上周五提出的解释之外,央行还强调,降准等措施并未使得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扩张。此外,降准降息并不是QE。
与上周五的答记者问形式的解释相比,央行进一步补充了两点:
1、降准只是使法定准备金变为超额准备金,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并没有扩张。
2、我国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显然都是很传统的、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并不是QE。
我国“双降”措施与国外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QE)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国外实施QE的背景是名义政策利率已经触及“零”下界,难以再通过常规的降息方式来使实际利率下降和增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不采取直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非常规办法来支持经济,也就是购买一定数量的特定资产(如某些债券),所以才被称为“量化”的宽松政策。
而我国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显然都是很传统的、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并不是QE。中国尚未面临“零利率”的约束,名义利率水平仍在“零” 之上,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当前在需要增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时候,利率工具及准备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间,降准措施也不直接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属于非常规的QE措施。[!--empirenews.page--]
此外,央行还称,条件成熟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央行上周五在“双降”措施宣布后发文解释称,这主要是是因为“经济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微调。”
央行当日称,调整基准利率一般主要观察CPI的变化,也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多数情况下,二者变动趋势一致。但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内投资、工业品需求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CPI和GDP平减指数走势目前有所分化。当前我国物价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基准利率存在一定下调空间。
至于降准,则主要是为了应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的变化。“近期外汇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外汇占款对流动性的影响基本中性。未来影响外汇占款变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之10月份税款集中入库将相应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因此需要通过降准释放部分存款准备金,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