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作为传统金融业态,贯彻互联网金融战略需要有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打破原有纵向组织形态,形成矩阵。指望IT部门在局部推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各大证券公司纷纷下设互联网金融部门,着手金融科技的尝试,它们努力的目标是让客户在股票交易客户端停留的更久一些。图/视觉中国)
证券公司App,在很多圈内人的印象中,依然是炒股交易软件。这种刻板印象正在被改变。
各大证券公司纷纷下设互联网金融部门,着手金融科技的尝试,它们努力的目标是让客户在股票交易客户端停留的更久一些。
它们中走在前面的先行者,甚至认为:券商未来很有可能变成金融科技公司。
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整个世界,证券公司亦不例外。高盛被认为是华尔街向金融科技转型最成功的范例,高盛现在招聘的岗位中,46%与科技有关,高盛已转型为投行中的谷歌。
国内在金融科技的布局上,华泰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等被公认是行业内走得比较靠前的券商。
“未来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将深刻影响券商的未来发展。”光大证券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张怀强表示。
看清楚方向的券商正在加大投入,然而对另外一些券商来说,对金融科技从哪个方向落地、能否真正带来效益、诸多尝试是否有价值,仍很迷茫。
横向矩阵
券商作为传统金融业态,贯彻互联网金融战略需要有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打破原有纵向组织形态,形成矩阵。指望IT部门在局部推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传统架构按照金融牌照设置,经纪业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泾渭分明,各个部门的客户割裂开来,而互联网思维是横向的,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以App客户端为主要载体的,不同部门围绕同一目标实现职能的产品化。
光大证券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张怀强表示,顶层设计是指券商各业务板块进行科技化,通过数据打通,形成数据资产,围绕客户形成全价值链服务,从而形成金融科技体系,这是一个长期持续运营的过程。
各大券商在金融科技上的布局令人眼花缭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智能投顾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可行的方案。券商多年累积巨量的交易数据,进行客户画像的描绘,从而把最适当的产品推送给最需要的人 。
主要券商均上线了机器人智能投顾模块。三季度末,光大证券上线了“智投魔方”,平安证券发布了“AI慧炒股”,华林证券推出了智能投顾机器人Andy;此前在二季度,长江证券上线了“iVatarGo”。
这些机器人基于各种数字标签,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的交易偏好,把大量传统服务于机构的方式例如量化模型、组合策略、资产配置等,通过算法提供给客户。
最早着手的是广发证券,早在一年前就推出了“贝塔牛”在线服务机器人。广发证券半年报中称,过去三年持续吸纳了160多名科技金融研发人员,分布在广州、深圳、上海三个研发中心,诸多新成员具有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一线互联网企业的工作背景。
华泰证券走得更远一些,2016年收购美国领先的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对接全球资源。
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App下载量常年稳居行业首位。2016年报显示,全年下载量突破1500万,累计下载量突破2600万;2017年半年报中写道,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05亿元,在进一步完善“涨乐财富通”账户管理功能的同时,相继推出智能金融终端MATIC和行情服务平台INSIGHT。
国泰君安证券从万建华时期就开始将证券投资软件的外延拓展到全资产配置、网络支付等功能,旗下“君弘App”在2016年升级了社交功能,推出了投资社区。其半年报称,手机终端用户突破1650万户,月度活跃用户数排名行业第二名。
对互联网战略的重视是可以真实落实到财务数据的。广发证券上半年的手机证券用户同比增长125%。易观智库报告显示,2016年9月,平安证券App活跃用户485万人,同比前一年同期69万的活跃用户增长603%。活跃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推出贷款、理财等多种金融产品、与平安集团资源交叉推荐,以及智能投顾等新功能开发。
探索起步
券商金融科技战略也面临很多质疑的声音。
“目前智能投顾更像是一个概念。”上海一家券商的互金负责人称,主流是机器人回答问题,本质上是数据库的对接,行业内实践差异不大,依赖灯塔财经、通联数据等外部供应商,内容千篇一律,达不到真正人工智能的阶段。
例如智能投顾中的“双突战法”,仍是延续了炒股票原有的技术分析,提供买卖点决策,只不过融入了大数据,增强了拟合度。
一位券商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券商的大数据挖掘还在初级阶段,其团队技术和人员都比较薄弱,尽管已经积累了许多业务数据,甚至许多数据都已结构化,但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技术和能力还相对匮乏,券商在这方面跟互联网公司的差距还比较大。
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投资业绩比起传统投顾更优秀。但是,以往一名投顾只能服务一两百名客户,而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将高净值客户独享的服务下沉到无限多的长尾客户。
据悉,目前券商挖掘的数据源以内部为主,尚未拓展到外部数据源。“只有理财交易数据是不完整的,我们不了解客户的生活角色是否发生了变化。”前述上海互金负责人举例说,如果能够知道一个客户在双十一时购物车里塞满了婴儿用品,那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他的风险评级,向他推送定投产品、适宜长期持有的大盘蓝筹股票等。
“方向是很确定的,但是探索是很漫长的过程。”这位上海互金负责人表示,A股散户人数众多,个性化极强,热衷于消息投资和技术分析,通常没有固定的投资风格,行为数据并不规律化,需求也千变万化。
此外,券商App客户端也要持续不断地产生优质的内容。
内容的分发是基于算法的,以客户自选股、持仓和日常交易偏好的大数据为基础,推送千人千面的资讯包。内容的生成多种多样,有些券商从外部财经媒体购买资讯、有些将研究所的报告深度整合、有些券商的程序员像运营一个小媒体一样,全网抓取新闻。
这就不难理解券商现在会去做音频、视频、直播等增强用户的黏性。
《财经》记者走访业内,用户体验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词语,互金负责人都希望客户在使用App时,内心是愉悦的、惊喜的,也希望提供的是听得懂、会说话、有感情、会思考的服务。
金融App的满意度是远远低于综合类App的。“券商以前靠牌照,每年完成任务量则皆大欢喜,没完成考核就奖金少拿一点,没有人真正聚焦客户。”上海某券商高管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已经是用户体验的时代,金融机构以后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一切围绕客户转,尽可能地触达客户。
前述上海券商互金部负责人认为,目前证券市场最欠缺的内容,是从媒体的新闻事实报道落实到具体炒股票之间的桥梁。例如近期特斯拉落户上海的新闻,很多股民看不明白背后的投资价值,不知道如何挖掘,这是券商应该做好的。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抢夺别人的时间、抢夺别人的入口,相当于重新在线上划分势力范围。”上海某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表示,在金融科技上布局较早的券商,在市场份额的变化中已有所体现。
外部流量导入是需要数据的碰撞的,投放的精准度是极关键的。在实践中,券商市场部门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发现,例如所有人都认为是最好的流量入口的渠道其实转化率很低,而针对特定年轻用户的体育社区竟然用户重合度颇高。
“流量现在很贵,有些券商获客成本200元,这些获客最终会沉淀出多少活跃交易用户呢?转化下来是不划算的。”上海一家券商的互金部负责人对流量导入的做法并不认同。
从线下到线上
互联网证券竞争进入下半场。上半场是价格的竞争,佣金战越战越低直至再也没有下降空间,以及把新手理财产品价格抬高。下半场拼的是服务,是内容和客户的体验。
国泰君安网络金融部负责人毕志刚对《财经》记者表示,注入人工智能基因的智能投顾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定位用户都给券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证券领域的App客户端,处于第一梯队的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网月活跃用户过千万,处于第二梯队的券商系App,月活跃用户大多在100万至300万之间。
在整个金融业态中,因为牌照壁垒,券商是受互联网冲击相对较小的那部分。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第一线,受各类互联网金融冲击最大;保险紧随其后,众安保险已于今年9月登陆港交所。
可以说,证券领域的金融科技之战尚在蓝海。蚂蚁金服从2015年始宣布将入股德邦证券,这笔交易直至2017年仍未得到监管部门的放行。腾讯在证券领域的出手也是很晚的,在2017年9月斥资28.6亿港元,成为中金公司第三大股东,实现了互联网流量入口和传统精品投行的优势互补,此前,腾讯系仅有专注港股的富途证券。
以股吧起家的东方财富网,天生具备媒体属性,通过收购西藏同信证券,成为唯一一个实现了从流量到交易转换的案例。
从线下向线上的迁徙,是大势所趋。大型营业部向来是城市里资深股民的聚集地,拥有超级大屏幕、交易系统齐全、人声鼎沸,大户室里永远有经久不息的传说,最著名的包括位于上海市广东路的申银万国黄埔营业部,以“露天马路股市沙龙”而闻名,其热闹程度曾被戏称为市场行情的晴雨表。
如今,大型营业部越来越少,营业部以大拆小,只有很简单柜台业务的轻型营业部开始流行。
华泰证券发现,通过移动终端开户在总开户数中的占比,在2017年二季度达到了98.6%。
“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功能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近期发表演讲称,金融科技的运行模式是平台的、非网点的、轻资产的、重数据的。它拉近了和客户的距离,减少了中介,把操作的过程自动化了,它赋权客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金融生态正在进行根本的变化,而且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化。
大家都在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