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的重要伙伴、巨无霸公司富士康上市计划终于公布。2月9日,证监会官网挂出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显示,这一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即将冲击A股上市。
参与IPO的富士康股份资产并非鸿海精密在内地全部业务,主体公司包括了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及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三项主营业务。
富士康还要为别人做多久的代工,它自己比外界更在意这个问题。在大多数人眼中,富士康的标签还停留在高科技企业的代工厂,而富士康如何成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正是本次富士康上市风云里最大的玄机。
生产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子产品,近年来却以最慢的速度进行着自己的财富积累。劳动力优势不断丧失,利润一再被摊薄,传统的代工模式几乎把富士康逼到了悬崖边。鸿海精密财报显示,去年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大降近四成,创九年最大降幅。
越是行业翘楚,转型的焦虑越深。作为鸿海精密在内地的业务主体,富士康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它是全球用工人数最大的公司,也是代表了全球最大规模精密制造能力的超级工厂,曾一次次因用工问题而遭到质疑,亦面临利润率薄弱多次转型升级的艰难探索。
富士康用40年将代工模式发展到极致,是代工生产制造商,也是产业升级转型的缩影。作为“中国制造”的龙头,富士康的困境具有代表性,中国制造业如今显露出的处境相当严峻。员工工资和原材料的大涨、人民币升值、融资难和融资成本提高,制造业除了转型向前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
从劳动密集的“制造导向”到科技密集的“技术导向”,富士康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作为富士康股份控股股东,鸿海精密承诺将逐步消除苹果手机高精密金属机构件的代工服务。中国制造跨越“临界点”,从硬件加工到软件开发,“大船”富士康“调头”便成为制造业求新求变的样本。
多年代工,富士康也在偷师学艺。早在几年前,富士康累计的专利申请数量就超过了12万项,在业内被视为仅次于华为。
然而梦想与现实并非近在咫尺,富士康全称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但是目前公司业务与工业互联网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富士康的IPO仍像是借壳科技,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5G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愿景的实现仍有赖于此次IPO融资。
两年前,富士康“机器换人”计划加速,被视为转型的一大步。然而仅仅把“机器换人”等同于“智能制造”还远远不够,更是一个正在流行的大众误解。机器换人只解决了效率与成本的问题,所沿袭的仍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传统思路,只是实现了自动制造,而非智能制造。富士康在努力走出自己的“围城”,这实非一家企业的内幕,这是一代制造业的命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