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中国基金业元老级人物丁楹接受华尔街见闻独家对话,他以独特的亲身经历回忆了过去20余年A股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并用实际案例讲述了价值投资的新逻辑。敬请阅读。
康曼德资本是一家颇为低调的私募,该机构掌门人丁楹绝对是中国基金业元老级人物,90年代就已高度活跃在资本市场。
早在1999年,他就担任“老十家”之一的长盛基金的基金经理,操盘轰动当年市场的20亿规模的“基金同益”。
2004年丁楹率领中信基金的投研团队,成为中国首只超百亿规模股票型公募基金的管理人。
近二十余年来,他在公募基金、券商自营和私募圈都留下了辉煌战绩:从1999年4月8月开始计算,截至2017年6月30日,丁楹操盘的基金累计收益率达1533.77%,年化收益率25.55%,跑赢上证指数12.68%。
作为华尔街见闻抢鲜推出的“中国顶级基金经理访谈录”,我们邀请到了康曼德资本董事长丁楹先生,与广大投资者分享投资理念的变迁过程和独特经历。
人物介绍
丁楹,康曼德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历任中信证券交易部经理、总经理助理,长盛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监、总经理助理,中信基金投资总监、副总经理, 中信建投证券交易部总经理等职。从事投资管理工作24年,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个人直接管理过的资产超过100亿元。
1994年8月1日,丁楹入职中国国际信托公司证券营业部(中信证券前身)。当天,上证综指开盘大涨到390点,较前一天收盘325点涨幅高达20%。
随后,上证综指一路高涨,一个半月内就涨至1052点。初入资本市场的丁楹在短短45天之内,就见证了215%的大盘涨幅记录。
“1994年,《证券法》还未正式出台,市场规模较小各路资金群雄逐鹿,坐庄盛行。当时,大盘一路上涨到10月便开始调整,1996年初A股进入牛市,持续到2001年······”丁楹对华尔街见闻回忆着那个“疯狂的年代”。
从操盘20亿到120亿
康曼德资本董事长丁楹是中国基金业的元老级人物,曾先后在中信证券交易部、长盛基金、中信基金以及中信建设证券交易部担任高管,可谓穿越了近20余年中国股市的全周期。
1995年中信证券正式成立,丁楹从营业部调到总部做自营业务的投资经理——这份追求“绝对收益”的工作与近20年后创办私募的使命不谋而合。
1999年,中国基金业开始加速进入发展期。长盛基金成立并发行了一只20亿规模封闭式基金——“基金同益”,丁楹担任这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那个年代,20亿规模相当大。除了长盛,嘉实基金、大成基金和富国基金业相继成立并发行了其余3只规模均为20亿的封闭式基金。此前,A股平均每天成交量只有19亿,这80亿基金建仓后,当年5月19日至6月30日期间,大盘从1047点涨到了1756点,对中国股市的催化效应可想而知!”
丁楹回忆,在中信证券期间,受制于互联网信息相对有限,更偏技术性分析,交易标的偏重基金、债券和打新股。到长盛基金后,开始强化组合投资能力,偏重基本面的价值投资。
翻阅过往的基金年报资料,丁楹当时操盘的这只20亿基金买入了诸多白马股,相对市盈率低且估值便宜,包括伊利股份、五粮液、浦发银行、格力电器、中国国贸等。
进入2000年后,中国股市和基金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从无序逐步迈向有序规范阶段。2004年丁楹率领中信基金的投研团队,成为中国首只超百亿规模股票型公募基金的管理人,2007年A股逼近6124历史高点之际,他前往香港转投中信资本,从事港股和国际市场投资,之后进入中信建投担任交易部总经理,2013年创办康曼德资本。
统计显示,从1999年4月8月开始计算,截至2017年6月30日,丁楹操盘的基金累计收益率达1533.77%,年化收益率25.55%,跑赢上证指数12.68%。
打造“特种兵式”私募
据WIND数据,2017年管理资金10-20亿规模私募业绩排行中,康曼德资本位列前十强。
从公募到券商自营再到私募,丁楹对华尔街见闻坦言,“以前重视每天的净值排名、追逐市场热点,创办私募后想得更多的是寻找好公司以及好价位。”
从小在军队大院长大的丁楹,对军事作战方法有一定研究。康曼德资本取自特种兵的英文Commando,“私募特别有特种兵作战的风格,不是一个师、集团军式的人员编制,完成任务非常高精尖,特种兵的要求是精准、承受寂寞、能力综合。这与私募持续追求绝对高收益、低回撤、全能型色彩的特点类似。”
“做私募的人想跑赢市场,就要做到极致,平庸的人很难挣到钱!”
对于康曼德的投资体系,丁楹创立了“以价值投资为道、量化分析为术”的框架。
对于价值投资,他的理念是以长期持有高价值区股票为目的,行业选择和宏观择时主要依靠周期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丁楹在中信建投工作期间曾与“周期天王”周金涛(时任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存在多重交集,二者曾是该机构投资委员会委员。周氏的周期理论对丁楹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从产出缺口、通胀水平、库存周期等角度观察大类资产走向。
丁楹所重视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处理中短期的对冲问题,包括交易对手情况、持仓变化、资金流动、投资者情绪异动等指标的量化跟踪。
由于丁楹本科学习自动化,毕业设计就是围绕现在所称的人工智能领域——机械臂的精确控制,用单神经元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这个初期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其创建私募后重视量化系统开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访谈中发现,康曼德非常重视量化与主观投资的沟通机制,以寻找业绩爬坡的好公司,把筛选出的公司编入“牛股字典”,并对其现金流变化、盈利指标等关键数据进行持续跟踪。投前阶段,基本面研究员与量化研究员双向赋能——前者赋能后者研究方法,后者赋能前者研究结果。投中阶段加权支持,投后强化风险控制,通过量化结果提出潜在否定方案。
对于交易周期,丁楹将仓位划分为三个区的结构——长仓区、快仓区和高仓区。其中,长仓区(占比50%)和高仓区(占比20%,高性价比)为了长期持有,快仓区占比30%,特点是快速交易和博取套利机会。
不单纯靠交易赚钱,与企业分享成长
总体来看,康曼德的策略是持有小而美(快速成长期的新公司,渗透率不断提升)、大而优(市场容量大、代表生产力方向且存在规模经济产业)的公司股票。此外,还会利用期权工具和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
吉利汽车是2017年康曼德重仓且获利较多的一只股票。对于投资逻辑,丁楹对华尔街见闻指出,看重了吉利汽车业务进入新的大周期,从轿车业务进入SUV生产领域后会持续放量,月度销售数据证实了这个逻辑,因此就进入了康曼德的仓位的高性价比区域——高仓区。之后随着对吉利汽车研究的不断加深,长中短逻辑的逐步明晰,吉利进入了康曼德持仓最重要的区域——长仓区。意味着此类标的配置较重且愿意长期持有。
他还强调,挑选公司要看其业务是否是一个好生意。吉利汽车的商业模式是整车销售,属于2C端业务,市场容量大,需求长期存在。比如,2016年全球汽车销量突破9000万辆,中国市场销售了2800万辆,平均一辆车10万元价格,中国市场就有3万亿容量。
此外,竞争格局方面,国内车企竞争分化严重,吉利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还布局高端能源车,并在经销商体系做好了成分准备。
综合来看,短期逻辑是看重吉利汽车的业绩拐点;中期逻辑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消化其技术后,能够提升企业品牌;长期逻辑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从2015年-2017年,吉利汽车的业绩同比增幅均超100%,利润从22亿元涨至110亿左右,翻了近五倍。可见吉利股票的涨幅是盈利驱动,而非靠估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一家公司时,康曼德要求研究员必须“一杆子杵到底”,必须要对其基本面研究透彻。比如研究某家肉类企业时,大到成本结构拆分,小到一根火腿肠配方细节,诸如一根肠中淀粉、猪肉、鸡肉比例究竟是多少······研究员在投前阶段必须摸清。
比如这家肉类企业火腿肠配方在招股说明书、卖方研究报告中均没有说明,研究员经过多日搜索在一份债券发行报告书中找到了线索。
“做投资就要天天思考,要相信自己能找到答案,最后得来全不费工夫。”
访谈最后,丁楹总结道,“挑选好公司要看三大方面,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做了私募后,我并不希望单纯靠交易挣钱,会更多跟企业分享成长。” (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