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抗癌”在A股,效果怎样?

[2018-07-08 12:29] 来源:搜狐 编辑:谷小金  阅读量:17054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日,一场关于人性、制度、法律的讨论,围绕一粒小小的“抗癌药”展开,也让“抗癌药”这一事物从癌症患者的小圈子走向公众视野。在艺术创作中,吃不起2万块瑞士原研药“格列卫”的中国病人,转而寻求购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后者的价格仅为前者的1......

近日,一场关于人性、制度、法律的讨论,围绕一粒小小的“抗癌药”展开,也让“抗癌药”这一事物从癌症患者的小圈子走向公众视野。

在艺术创作中,吃不起2万块瑞士原研药“格列卫”的中国病人,转而寻求购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后者的价格仅为前者的1/40。

现实中,国内制药尤其是抗癌药物原研能力低下,相关药品长期依赖进口,仿制药的研发实力和价格与印度等国相比也有差距。业内人士向公司进化论(XJB-gsjhl)介绍,在全国所有4000多家药企中,目前具备仿制药研发能力的药企数量不超过5%,具备专利药原研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

除了研发能力外,研发投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公司进化论统计发现,292家国内A股上市医药公司中,86%的公司销售费用超过其研发费用。

“抗癌”在A股,效果怎样?

A股“抗癌概念股”达数十家

而抗癌药“原研”寥寥

根据i问财数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共拥有“抗癌”概念股84只, 据公司进化论(XJB-gsjhl)不完全统计,在这84家“抗癌概念股”中,与“抗癌药物”有关的上市公司不超过40家,其中包括代理销售、仿制研发、生产“治疗癌症的辅助用药”、与其他方合作进行“临床研究”等情形。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公司进化论(XJB-gsjhl),国内当前尚无完全自主研发的抗癌类专利药品上市。

据近日媒体报道称,中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药”呋喹替尼不久将上市,背后公司为和记黄埔。公司进化论(XJB-gsjhl)注意到,2014年上市的阿帕替尼(生产厂家为上市公司恒瑞制药),在当时也被称为“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2011年,贝达药业的凯美纳被称为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来自《中国医疗保险》的文章称,全国17.6万药品批文中,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30种左右。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所谓“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严格意义上基本属于“me-too”类创新仿制药。(释义:Me-too药又叫派生药,指虽然仿照原研药,但稍微改变原研药的化学结构。)

7月6日,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告诉新京报记者,A股上市公司中真正做原研的不多,“而且即使做原研药,很多也只是改了一下分子结构。”

国内仿制药出现“龙头”

总体与国外仍有差距

尽管国内药企以仿制为主,史立臣称,我国仿制药的研发现状也不乐观,目前国内药企中“大概有3%——4%的企业具备仿制药的研发能力”。

公司进化论(XJB-gsjhl)注意到,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在抗癌药仿制领域形成了几家“龙头”公司,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贝达药业、上海医药、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等。

其中,恒瑞医药为市值最高的医药公司,截至7月6日收盘,市值为2576.97亿。在恒瑞医药的2017年财报中,公司2017年的138亿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抗肿瘤产品,占比超过1/3,毛利率高达91.86%。官网上,公司的抗肿瘤药共有28款。恒瑞医药也成为A股医药公司中在抗癌药物方面实现营收最多的公司。

贝达药业2017年的10亿元营收,几乎全部依赖于其2011年推出的抗癌创新药埃克替尼。

尽管行业在国内已出现相对而言的“佼佼者”,但整体而言,由于长期开发投入不足、产品标准和质控体系缺失,“国产仿制药”的性价比与印度等国相比仍存在差距。

超8成A股医药类公司

销售费用高于研发

除了研发能力外,研发投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公司进化论(XJB-gsjhl)统计发现,在研发上“舍得花钱”的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化学、生物类制药公司。

2017年,研发费用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科伦药业、海正药业、上海医药,2017年这项数据分别为17.59亿、15.29亿、8.46亿、8.44亿和8.36亿。

不过,从数据上看,即使是这些研发慷慨的公司,其研发投入也要远远低于销售投入。放眼整个A股,292家医药公司中,86%的公司销售费用超过其研发费用。

赵衡告诉公司进化论(XJB-gsjhl),“国外企业在原研药上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多在10%以上,高一点的可以达到20%多,我国药企的研发投入普遍不到10%。”

据《制药经理人》此前曾统计的2015年跨国药企研发费用,排名前30位的国外大型药企,当年研发费用均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排名第一的诺华当年研发投入为84.65亿美,约为中国研发“龙头”恒瑞的30倍。

在资金上有着稳定融资渠道的上市公司们,为何在研发尤其是原研上也普遍吝啬?

赵衡认为,这与医药研发巨大的“沉没成本”有关。“从0开始的话,一般需要10多年,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临床实验上。只是改改结构的话,就不需要那么久。如果新药在临床上通不过,那么所有的前期投入都会付诸东流。”

行业困境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但从政策层面,中国癌症病人开始看到曙光。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出台:凡是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并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化药仿制药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这一意见的颁布,意味着国产仿制药的质量和有效性,首次在政策层面得到规范和保证。

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将瑞士诺瓦公司生产的格列宁纳入医保;2018年5月1日起,中国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

来源:公司进化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