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5月份行情已收官,上证指数累计月跌幅为0.2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月涨幅分别为0.23%和0.83%。
可以看到,“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股市俗语,在今年“五穷”并未灵验,“六绝”会否出现呢?已然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昨日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考虑到基本面改善需要时间,大幅上攻的概率和空间也不是很大。相较于‘六绝’魔咒,市场短期可能维持区间震荡整理格局。”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发现,在A股29年(1991年至2019年)的历史交易中,上证指数月K线6月份收阳的月数达15次,占比51.7%,下跌月数达14次,可见,6月份上涨和下跌的年份基本相等,也就是说6月份行情远没到“绝”的程度。
进一步对比发现,从月度涨幅来看,1999年、1996年和1991年中6月份沪指的涨幅在6月份历史数据中居前,分别上涨32.06%、24.95%和19.79%。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上6月份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是2008年、1994年和2013年,沪指分别下跌20.31%、15.63%和13.97%,从数据中明显看到6月份上涨幅度远超下跌幅度。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份大盘仍以震荡筑底为主,结构性机会依然可以关注,消费股及科技龙头股仍然是两个最值得关注的方向。”
记者通过梳理众多机构观点发现,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今年6月份的情况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不同,“六绝”形成概率不高。
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大消费板块是A股市场当仁不让的核心主线,而且也显示出当前A股市场已呈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牛市特征。与此同时,目前A股市场的三路资金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首先,作为A股市场近年来最大的边际增量资金来源的北上资金,近期加仓的步伐仍然稳健有力,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的品种反复涌现;其次,公募基金、险资、社保基金等本土机构资金在芯片等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的投资主线中也在不断挖掘出新的强势股;第三,游资热钱不停在挖掘题材股,如上周五的海南自贸区概念股等。所以,对后续走势不宜过于悲观。
西南证券认为,市场在6月份有望表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而科技与大消费仍然是配置的两大方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