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莓栽培架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动,太阳光始终平行于草莓的栽培行;用机器人对番茄进行打叶、整枝;利用机械手进行植保;计算机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装备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使各资源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可以说设施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但发展过程中也不乏问题。近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设施农业绿色生产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认为,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等优点,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上作用明显。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节约化的高效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认为,设施农业其环境相对可控,可进行反季节、周年连续生产;单位面积产出率高。蔬菜单产可比露地高2~10倍,植物工厂甚至可达40倍以上;现代技术高度集成。综合运用材料工程、环境控制、机械工程、机器人、微电子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
“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距离设施农业强国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杨长其主任指出,当前大型连栋温室建设盲目,耗能高,运行成本大。劳动生产率低,人均管理面积仅相当于荷兰的1/4,产出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产量仅相当于荷兰的1/3~1/4。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简陋,90%以上的为简易型设施,抗御风雪能力差。机械化水平低,人均管理面积600~1000平方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5。土地利用率低,日光温室仅为35%~40%。他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改进,从技术层面,构建适合于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技术体系;从市场层面,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开拓国际市场;从政策层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国绿色农业联盟执行秘书长、中国生态环境修护联盟常务理事长宋国成表示,技术集成化、产品种类多样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方式工厂化将是我国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杨梦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