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宏观 > 正文

昔日小渔村如今变枢纽——厦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2017-06-19 16:03] 来源:东方网 编辑:竹隐  阅读量:17816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华社福州6月19日电题:昔日小渔村如今变枢纽——厦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华社记者刘姝君随着“中海大西洋”轮最后一根缆绳解缆完成,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顺利完成了200艘次20万吨级船舶靠泊作业。这不仅是该码头发展的一项里程碑,也是厦门国际航......

新华社福州6月19日电题:昔日小渔村如今变枢纽——厦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新华社记者刘姝君

随着“中海大西洋”轮最后一根缆绳解缆完成,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顺利完成了200艘次20万吨级船舶靠泊作业。这不仅是该码头发展的一项里程碑,也是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在中国东南沿海899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厦门港从昔日仅能停靠几艘小木船的闽南渔村正向国际化航运中心迈进。

2016年,国内外航运业持续低迷,厦门港的港口生产却逆势增长。上升势头通过几组行业数据便可略知一二:截至2016年底,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近4.8%,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攀升至第十五位;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6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75个;全港共有集装箱航线143条,其中国际航线87条、内支线15条、内贸线41条,通达国内外各大港口。

生产能力的稳步攀升离不开港口明确的发展定位。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每周四班,往返于厦门与台湾的客滚轮“中远之星”都会准时靠泊在厦门东渡码头,来自台湾的生鲜、杂货再经陆路转运全国各地。这条航线早已成为沟通两岸往来的“黄金通道”。

在地图上标出分布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主要港口,东北亚、海峡西岸、东南亚三大邮轮圈跃然纸上。作为东南沿海重要交通枢纽,厦门正处于三大邮轮圈的交汇地带,地理条件的天然优势明显。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总经理蔡培植介绍,厦门邮轮航线已经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轨道,港口供给、维修、保养等邮轮相关服务功能初步形成。2016年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79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新增多条通往“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航线。

夯实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广阔的货源腹地及内陆辐射能力是重要支撑。由于地形条件限制,厦门一度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鹰厦铁路。而就在近几年间,通往邻近省份的铁路、公路“动脉”接连打通。

如今厦门港已开通辐射福建、江西、湖南等城市的海铁联运线路,业务网点达15个,并逐步向更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延伸,将“一带一路”的陆路与水路有效勾连整合。2016年各陆地港经厦门港进出口集装箱32.69万标箱,同比增长37.8%。

除了硬件的改善,厦门也正加紧航运中心的配套服务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两岸航运纠纷解决的重要平台,打造区域性的航运仲裁机构。去年,厦门仲裁委受理的1194件案件中,双方均为外地当事人的有435件,标的近90亿元。

厦门港口管理局副局长陈一端表示,双方均为外地当事人的安检数量和标的占比不断提升,说明随着厦门仲裁委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仲裁委已经在福建省乃至东南地区范围内打开了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性的仲裁中心。

“厦门港从硬件条件看比不上几个大港,但我们正从完善金融服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航运调解能力等方面加强软件建设,将厦门港打造成一个小而精的‘盆景’。”陈一端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