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奏响多民族共富交响曲

[2017-07-05 13:05] 来源:中国网 编辑:文辉  阅读量:7682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王文霞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土地少、缺技术、缺门路,曾经让想脱贫但一直脱不了贫的肖永平愁云满面。“2014年,帮扶单位金川公司送技术上门,两个儿子一个学焊工、一个学汽修,都拿上了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鉴定证,出门打工月收入都在四五千元,我在家利用有......

王文霞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土地少、缺技术、缺门路,曾经让想脱贫但一直脱不了贫的肖永平愁云满面。“2014年,帮扶单位金川公司送技术上门,两个儿子一个学焊工、一个学汽修,都拿上了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鉴定证,出门打工月收入都在四五千元,我在家利用有限的土地发展种养业,当年就脱了贫。”如今,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肖家村,肖永平早就成了村里的种养致富带头人,还当选了村里的文书,正大踏步地带着身边的贫困群众向小康梦迈进。

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地带大山里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县域内生活着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等10个民族的群众;这里也是甘肃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面对贫困的现实,积石山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来全力推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脱贫攻坚路子,让更多像肖永平一样的贫困群众迈出了坚定而扎实的脱贫致富步伐。

摸清底数,让人人都有致富门路

“改变以往以冬小麦为主的种植结构,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膜侧油菜及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人均可以增收160元以上;发展壮大全村养羊产业,人均增收达到200元以上;成立合作社,制作布鞋、刺绣,人均增收500元……”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安福雄的心里时刻装着这样一个“账本”,里面悉心地记着全村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办法、脱贫进度等等。

阳山村位于积石山县境内高寒阴湿山区,生活在这个小山村的群众,昔日主要靠种植小麦、马铃薯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全村70%以上的人口是贫困户。近年来,积石山县始终立足摸清底数、精准施策,确保让家家户户都有致富门路。去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了1.3万余人,贫困面从2015年底的23.71%下降到了17.84%。

围绕贫困群众无钱、无技术、无门路的瓶颈制约,积石山县按照“一户一策、一技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积石山县扶贫办主任马占山说:“没有产业,精准扶贫就是空谈。产业扶贫,只有到村到户,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的改善,才能达到脱贫目标。”

扶贫先扶智,技术培训送到家门口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顺利脱贫且在致富路上干劲十足的肖永平说,自身的脱贫实践告诉他,群众要脱贫,光选对了致富门路还不行,还得有能力来干好,那就是要掌握致富技术,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农村人才的培训,对产业扶贫的支撑作用和劳务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重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引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挂职积石山县委副书记的李尚勇告诉记者,为了全力助推积石山的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对口帮扶单位,金川公司发挥自有职工培训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在前期实施培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驻积石山县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站”,派遣教师到积石山开展异地办班,送培训上门,先后分批对530名农村群众进行了劳务技能的认证培训,取证率达到了92%,就业成功率达到88.4%。同时,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了产业支撑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此外,公司还先后分12批组织村干部、产业骨干、致富带头人,前往北京、山东寿光等农业发达地区培训学习,拓展视野、增长才干。

据测算,在积石山,参加过劳务技能培训的农户,其劳务收入较培训前普遍提高2500-5000元/月不等,培训对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现在大家伙儿拿到了国家认可的技能鉴定证,出门挣钱更方便了,像拿到焊工技能证的,还可以凭这个资质,堂堂正正承接一些施工项目,收入更高。”积石山县石塬乡刘安村村民张喜莲,“别看我是个农村妇女,村上的瓦工培训我也参加了,今年就在家门口挣了6000多元!”

让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学技术,就近就地打工挣钱,全面提升贫困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积石山县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多渠道举办“陇原巧手”“陇原妹”、拉面师、电焊工、瓦工等精准扶贫劳务技能培训班,实现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有一个技能型人才,做到了18个预脱贫村脱贫对象培训全覆盖,将技术培训延伸拓展到了35个预脱贫村和92个非贫困村。目前,积石山已完成各类培训2.6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达10.02亿元。

基础设施重点突破,让百姓都住上安全房

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积石山县不仅全面启动了特色产业、劳务输出、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加强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七个一批”脱贫模式,而且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补齐短板,公共服务保障上提升水平。

搬出大山一直是山区贫困群众的梦想。近几年,随着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积石山许许多多贫困山区群众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记者走进石塬乡肖红坪村易地搬迁项目安置点时看到,一排排新修建的两层居民住宅楼规划合理,设计独特,从山上搬下来的群众都住上了别墅一样的小洋楼。提及家里的新房子,刘集乡肖家村低保老人樊六成和老伴满脸喜悦:“我们原来住的老房子已经50多年了,夏天漏风漏雨、冬天冻手冻脚,今年,政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我们修了新房子,一下子解决了我们家里的大问题。”

突出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如今,无论走到积石山的哪个村,都会看到有贫困户搬进新房,一幢幢民居整洁靓丽,一条条道路干净宽敞,新建成的文化广场基础设施齐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