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参与港股通出新规 纠偏“风格飘移”基金
■港股投资比例:
对于通过港股通机制布局港股的公募基金,基金名字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港股;否则,基金名字不得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而且投资港股的比例不得超过50%
■人员配置:
若是基金名字里有“港股”字样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其他的名字不带“港股”字样的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的,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
公募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正式迎来新规。多家公募基金14日向上证报记者证实《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下称《指引》)已经下发,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对名字中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的公募基金,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港股;如果低于80%则不能带“港股”字样。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港股年内大涨接近10%,但却有半数以上带有“港股”字样的基金业绩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此次新规有望对“风格飘移”的相关基金全面按下“暂停键”。
新规的两大重要变化
根据《指引》要求,最重要的变化是,基金名字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港股;若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则基金名字不得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以避免出现“风格飘移”情况,而且这类非“港股”基金股票资产中投资港股的比例不得超过50%。
另一个变化是,对于通过港股通机制布局港股的公募基金,基金经理的投资经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若是基金名字里有“港股”字样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 ;其他的名字不带“港股”字样的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的,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基金经理或者相关投研人员)。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目前有很多沪港深基金经理仅有A股投资经验,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考核制度。
据悉,此前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港股市场的公募基金多为沪港深基金,另有一些港股通基金,这些产品均已运作了一段时期。针对新规对基金产品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产品开发部副总监李凯表示:“该《指引》关键字为注册审核,从字面意思来看,应该是针对新注册的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港股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之前投资于港股市场的‘老’基金,由于之前基金合同有相关比例约定,因此不会涉及调整。但不排除未来监管要求该类基金通过变更注册来满足新的比例要求。”
“风格飘移”基金被纠偏
恒生指数从去年12月低点至今涨幅高达9.60%,在全球范围内涨幅居前。然而,Wind数据显示,在2017年以前成立、且以“沪港深”命名的80只基金中,收益超过9.6%的仅36只,占比45%。从仓位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主动管理产品,仓位基本决定了相关基金从去年年底至今的总体收益。
在被动的指数型产品中,华夏沪港通恒生ETF追踪的是香港恒生指数,其港股仓位达到96.97%比例,一季度收益率为8.80%。
在主动管理型产品中,嘉实沪港深精选、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广发沪港深等产品都以接近20%的平均收益率遥遥领先其他偏股型基金。这些绩优沪港深基金的港股仓位普遍较高:嘉实沪港深精选今年一季度港股仓位接近60%,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一季度港股仓位更是高达94.42%。
而另一些同样挂着“沪港深基金”名头的产品业绩却大幅下跌。据统计,目前市面上的沪港深基金中,有两成左右的沪港深基金的港股持仓为零。这些基金虽名为“沪港深”,但募资大部分流入了A股市场。比如,去年年初成立的某只安全战略沪港深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亏5.35%,今年以来收益亏损接近15%。从季度报告来看,这只沪港深基金在过去五个季度的重仓股中,从未出现过港股。
业内人士对记者解释道:“以前沪港通的门槛是50万元,将很多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沪港深基金的成立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如果投资者买到的沪港深基金对港股配置不高、甚至空仓,实际上有违沪港深基金的初衷。”该人士指出,新规出台就是帮助投资者“一目了然”地甄别“真假沪港通”。
沪港深基金发行或“降温”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涨”声不断,部分投资港股的基金业绩一路走高,沪港深基金借势加大了发行力度。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主打沪港深概念的基金共计78只,而近一年来发行的相关基金达74只。有分析认为,新规除了对“风格飘移”的沪港深基金进行纠偏,未来相关产品的发行或有一定的降温。
由于新规中针对港股投资比例和人员配置都提出了要求,也有不少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新规无疑推高了投资港股基金的发行“门槛”。
“投资港股市场原本就是为了分散风险,但新规要求相关产品投资港股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80%,而港股市场并没有涨跌停机制,波动幅度较大,若产品以较高的仓位‘押注’港股市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将风险集中了。我个人估计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未来发行沪港深产品的热情会减弱。”某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更有市场人士表示,监管层出台新政,也是为了给当前火爆的“沪港深”基金降温,并提高门槛精选投资管理人。(记者 朱贤佳 金苹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