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晨聊起投资,你能感受到一个典型“理工男”思维的严谨、逻辑的缜密,还有他潜心进行行业研究近十年的思考和积淀。
从周期品到TMT,刘晨可谓全能型选手。在别人眼中跨度极大的两个行业,刘晨却能同样驾驭自如。在他看来,研究的本质是相同的,其根本在于寻找到处于经济周期中的景气行业且利润稳定增长的个股。
刘晨从不给自己贴上“成长”或是“价值”的标签,唯一追求的是投资“性价比”。他相信研究驱动投资的魅力,更坚信“勤能补拙、以勤胜巧”。
对于未来市场,他认为中国惊人的“工程师红利”会给科技创新带来无限潜能,电子信息产业也将因此迎来投资浪潮。其中,两大投资方向是他关注的重点:其一是万亿半导体投资对于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其二是汽车电子化及可能的汽车产业链国产化。在其眼中,这或将引领电子行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之一。
理念:研究驱动投资
大学攻读电子通讯工程专业的刘晨,在进入证券行业之初,“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周期品行业研究员。得益于这段经历,他对于宏观经济周期极为敏感。三年后,他开始涉足TMT行业研究。在他看来,这才是代表未来的长期布局方向。而“科班”出身,更有利于他把握技术创新周期的起伏。
在加入中欧基金之前,刘晨已经有近两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在中欧基金,重返研究员岗位后,他开始对全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成为一个全能型“选手”。经过这番历练,他更确信了“研究驱动投资”的理念,并对自己的投资体系不断完善,搭建起了一套多维度的投资分析框架。
刘晨表示,他倾向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进行研究。他说:“首先,需要研究宏观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周期将影响行业和个股的发展;其次,需要研究技术创新周期,技术创新周期将奠定宏观经济增长和潜在创新行业的发展空间。同时,需要对公司的成长周期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结合业绩成长、市值空间与相对估值水平作综合判断。”
在他眼中,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公司适用于不同的估值方法。例如,在技术创新的早期阶段,相对利润而言,更需要关注市场份额的获取;而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则需要侧重对于利润波动性的估算。
与行业内大多数研究员不同的是,刘晨在进行调研时,会倾向于用“第三方视角”去研究问题,即尽可能不直接调研上市公司,而是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走访,达到全面、客观且系统了解上市公司的目的。对于产业的研究,他要求自己不仅要熟悉公司历史变迁的脉络,更要能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刘晨看来,投资的本质差异取决于世界观的不同。正如索罗斯的投资体系独具魅力,却难以复制,因为索罗斯的人生经历极为丰富,普通人没有他那样的世界观历史观,无法对世界的某些角度产生如此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所幸的是,大道至简,价值投资的哲学相对简单且容易复制,适合绝大多数愿意勤勤恳恳做研究的普通人。
未来:看好两大方向
站在目前的时点,刘晨对于后市谨慎乐观,对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长期发展则是充满信心。
刘晨介绍,中国每年培养60万工程师,美国才6万,由此带来的“工程师红利”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大基础,而全球下一代硬件创新也可能会在中国出现。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各国政府对4G多达上万亿美元的投入,才有了如今智能手机龙头苹果公司的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往往是由硬件创新开始,然后发展到软件、信息内容乃至商业模式的革新。因此,从目前技术发展周期的位置看,他会更多地关注硬件创新,且重点在电子和通讯技术端布局。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未来中国制造业最核心的产业之一就是电子,这将会拉动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刘晨表示,他最看好的两大方向就是半导体行业和汽车电子行业。
对于A股市场,刘晨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一些个股已经跌出了“性价比”。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在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中已经能够挑选出一批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价或将在未来三年里有所表现。“虽然目前整体市场的估值谈不上绝对便宜,但部分公司的业绩增速及潜在市场容量,使得其已经进入了可投资区间。”他表示。
在具体选择投资标的时,刘晨将关注度集中在行业领先公司上。在其看来,能够成为行业龙头的公司大多有其内在深层的原因,或是研发实力强大,或是产品优势明显。如果不出现技术创新引发的颠覆,只要“领头羊”的管理层不犯明显的错误,那么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是很难超越的,这样的公司就值得重点研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