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基金 > 正文

配置国内对冲基金应向海外“老大哥”学点啥

[2017-08-16 10: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许一诺  阅读量:16752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5日讯(记者周琳)同为对冲基金,近期国内外市场却面临“一凉一热”的不同局面。一边是海外对冲基金配置需求激增——据国外调查机构瑞银资本服务统计,在2016年配置需求下降后,今年投资者的对冲基金净需求人数占比升至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5日讯(记者 周琳)同为对冲基金,近期国内外市场却面临“一凉一热”的不同局面。一边是海外对冲基金配置需求激增——据国外调查机构瑞银资本服务统计,在2016年配置需求下降后,今年投资者的对冲基金净需求人数占比升至12%,在所有资产类别中,私募股权基金的需求最旺。另一边是国内对冲基金产品发行遇冷。8月7日至8月11日,私募业绩两极分化严重,管理期货基金(英文简称CTA)业绩表现抢眼,明显好于其他策略,宏观对冲策略垫底,亏损1.10%。今年8月份,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5.16,环比下跌4.9%。如何看待国内外对冲基金市场“一凉一热”现象,海外配置对冲基金的经验有哪些?国内投资者还能否买对冲基金?

海外对冲基金市场回暖

对冲基金并没有统一的、权威定义,一般是以私人募集资金形式,采用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多种策略,通过对冲、换位、套期等方式构造资产池来赚取利润的投资基金。

“有人将对冲基金经理称为在家不务正业的投机者,那是因为相对于公募基金完善的管理制度、仓位要求和风控规范来说,诞生之初的对冲基金几乎没有管束,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兴业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万凝说。

狭义的对冲基金是采用金融衍生品工具等对冲交易手段的避险基金,也称套期保值基金。国外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是杠杆交易、费用较高,投资者主要包括大资金的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比如养老基金、高校捐款基金等。广义的对冲基金范畴很大,在海外只要是与公募基金募集方式不同的私募股权或私募证券基金等基本都可纳入这一类别。最常见的形式包括:私募股票对冲基金、私募宏观对冲基金、CTA基金、事件驱动基金、套利基金等,国内市场主要涉及广义的对冲基金产品,即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自上世纪90年代形成规模后,对冲基金凭借稳定业绩,一直为众多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推崇。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冲基金行业陷入低谷,业绩连续多年落后于传统资产。尽管依然保持着资金净流入,但批评和质疑从未停止。

海通证券统计显示,在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份的8年里,标普500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的复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2%和14.9%,而对冲基金仅为5.9%。同期,由公募基金的股票和债券构成的分散化组合(约为六四开)也取得了显著超越对冲基金的收益,年化值为11.4%。

海通证券分析师冯佳睿认为,由于未能产生和投资者的期望所匹配的收益率,对冲基金在过去的7、8年间承受了巨大压力,批评主要因为对冲基金收取的高昂费用与业绩不匹配。

受此影响,对冲基金的管理费率有下降趋势。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3万亿美元,虽然海外对冲基金的管理规模在年复一年增长,费率却在不断下调。传统的“2/20”(2%管理费+20%的业绩提成)费率结构早已被打破,当前整个行业的平均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分别为1.5%和17%。此外,基金的规模也影响着费率。平均而言,小基金的费率高(1.53%/18%),大基金的费率低(1.37%/16%)。

冯佳睿表示,过去7年里,海外对冲基金业绩退步主要源自5大因素:一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平抑了股市波动;二是绝大部分股票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提升了管理多空组合的难度和成本;三是债券收益率下行;四是对冲基金管理的机构化导致杠杆降低;五是监管的逐渐严格使得运营对冲基金的费用激增。而近期业绩回暖主要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渐正常化有关,之前几年不利于对冲基金的环境正逐渐改善,海外股票市场的表现和债券到期收益率成为近期对冲基金业绩回暖诱因。

国内对冲基金市场尚需培育

相比于金融衍生工具丰富的海外成熟对冲基金市场,国内的对冲基金由于股指期货调整、衍生工具缺乏、对冲工具较少等因素,狭义的对冲基金策略产品存续数量非常有限,加上机构投资者参与极少,新发行的对冲基金属凤毛麟角。而应用私募宏观对冲基金、CTA基金等策略的广义对冲基金产品相对较多,实际上成为国内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的主流产品。

格上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8月15日,目前市场上存续期内的股票型对冲基金超过1.4万只,管理期货基金超过2000只,债券型超过1600只,组合基金超过1000只,宏观对冲基金超过300只,量化复合策略基金超过400只,套利策略基金超过500只,阿尔法策略基金超过800只。

今年以来国内对冲基金的整体业绩差异性较大。截至7月底,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的成立期满7个月的8282只国内对冲基金产品,今年以来整体收益为1.67%,虽延续飘红势头,但在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2.9%的成绩。

“尽管如此,阳光私募基金八大策略已经贡献了今年以来最好业绩。”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陈伙铸认为,股票策略在A股行情刺激下,再次刷新记录,创下了年内最高收益;组合基金发挥了规避风险的特点,业绩再创新高,表现仅次于股票策略。

尽管如此,国内对冲基金市场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融智评级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善居认为,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还基本停留在股票做多策略产品为主流的态势,在投资策略与收益上与海外成熟对冲基金差距较大,需要完善相关发展机制。一是进一步丰富国内证券市场的买空机制,增加对冲和套利的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品种;二是进一步丰富金融期货和卖空机制,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可能应用这些工具对冲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三是进一步完善卖空机制,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过发挥对冲基金的高杠杆效用;四是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使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涉足国际金融市场。

机构化是今后发展方向

由于国内缺乏对冲工具,目前国内对冲基金主要以私募基金等类型存在,有信托投资计划、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专户、阳光私募等多种合法形式。此外,大量的私募基金以委托理财等私下合同约定的形式存在,部分没有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难言规范。

“由于国内真正做到风险对冲的私募基金凤毛麟角,在业绩表现上能够穿越牛熊,成为跨期风险管理为目标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的对冲基金少之又少,大多数仍是短期投机行为和监管套利目的。”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晴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私募基金的规范和进一步发展需要向着机构化方向迈进,避免误入歧途。

具体来看,首先发展对冲基金,应积极引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学基金会资金以及大型企业的投资资金。主要是因为对冲基金面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其投资目标会更有针对性,能满足机构客户的投资要求。其次,对冲基金一般采取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这一点在国内私募基金应继承国外同行经验,除固定比例的管理费之外,可适当提取一定比例的投资利润作为业绩报酬。再次,国内发展对冲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保持一定神秘性能吸引那些民间投资高手,倒逼公募基金市场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此外,还可引入真正的海外对冲基金管理人,与本土投资者的经验碰撞,产生更适于国内对冲基金市场的产品和投资策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