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收取浮动管理费指引(初稿)》已下发至各家公募征求意见。针对采取浮动管理费率的公募基金,《指引》就基金经理、基金类型、跟投机制、计提方法、浮动空间、业绩基准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规范。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已成立的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或将随之做出调整。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3年国内首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破冰之后,截至目前,浮动费率基金共42只(各份额分开计算)。4年的时间,这些基金并没有当初期望的那般,均取得令投资者满意的业绩。相反,其中6只基金还出现亏损。
为浮动管理费基金设“门槛”
浮动管理费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费与业绩表现直接挂钩的基金。
根据收费方式的不同,浮动管理费基金可分为两类:一是“支点式”上下浮动管理费基金。按照奖惩对等,有限浮动的原则,基金管理人实际收取的管理费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当业绩高于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上浮动,反之则向下浮动。
二是提取“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基金。基金管理人在收取固定管理费的基础上,当基金业绩超越基准时,按一定比例收取附加管理费。
《指引》规定,浮动管理费基金的基金经理应当具备5年以上股票型或混合型或债券型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或者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股票和债券投资管理工作且担任投资经理5年以上。而且,浮动管理费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年度绩效收入中不少于30%的部分应当递延发放,递延时间不少于2年。
值得注意的是,运作“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基金应引入发起式资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即需要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经理等认购的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出资比例也要不低于10%(即100万元)。
除此之外,《指引》还针对业内关注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规范,如基金提取业绩报酬后,年度总管理费用不得超过期内平均资产规模的5%。且基金管理人计提浮动管理费的考核周期不得短于1年;提取业绩报酬基金的提取频率每年不得超过1次;计提日应当为基金封闭运作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多只老基金面临调整
自2012年5月监管部门着手研究探索按照“对称浮动”的方式调整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以来,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开发之旅就正式开始。2013年,富国基金旗下两只浮动费率产品获批,意味着公募发展15年来的基金旱涝保收式的固定收费模式改革破冰。
蓝鲸基金了解到,目前共有42只浮动费率基金(各份额分开计算),未来这些基金或要根据新规进行调整。
按照《指引》,采用浮动管理费模式的基金应当为债券型基金、绝对收益策略基金。然而,蓝鲸基金统计发现,在目前的42只浮动费率基金中,债基最多,有16只;混基、货基分别有12只、7只。此外,还有6只另类投资基金和1只股基。显然,半数以上基金的类型不符合新《指引》的规定。
《指引》要求浮动管理费基金的基金经理应当具备5年以上的相关经验。而目前也有一半以上的基金经理不符合规定。
偏股型基金走了弯路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在运作中,绝大多数是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浮动管理费算是一种尝试,四年下来,效果显然并不算理想。
蓝鲸统计发现,在上述42只浮动费率基金中,除东方红产业升级、安信价值精选、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表现优异外,其余多数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并不理想。其中6只基金还出现亏损。这显然与浮动费率基金设计的预期效果不符。
也有专业人士称,债基采用浮动费率计算的结果有可能是令基民承担更多的管理费。2007年,大成优选成立,实现了管理费的双向浮动,同时设立基金管理人业绩报酬和业绩风险准备金提取机制,与公众所期望的费率方案较为接近。
公开数据显示,大成优选封闭运作5年,在2010年和2011年先后触及费率“奖”与“惩”条件。2010年基金管理人得到业绩报酬4185万元,2011年弥补给持有人的风险准备金为2323万元,持有人实际多支付管理费用1862万元。从两年业绩来看,大成优选两年累计收益率为-18.44%,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7.18%。长期投资者有可能在未取得超额回报的情况下却支付了更多的管理费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