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基金业管理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29万亿元。伴随股市回暖,基金业管理规模再创新高固然可喜,但固收基金为主的结构并未改变,偏股型基金份额不升反降,使得规模新高背后暗藏隐忧。
数据显示,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规模在2月份分别增加980亿元和1161亿元,这与股市在春节后的连续上涨密不可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偏股型基金规模的增加主要源自净值的回升,从份额角度看,2月份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缩水155亿份和179亿份,继1月份之后再度出现净赎回。而货币基金的增幅更为明显,今年前两个月规模分别增加5332亿元和2185亿元,远超偏股型基金的增量。此外,债券基金前两月的规模也增加了1730亿元。
这就说明,即使股市回暖,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中固收为主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甚至有所强化。截至2月底,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达到58%,加上债券基金之后,占比高达75%。相应的,公募基金虽然仍是A股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但持股市值占比却处于下降趋势。
虽然债券投资也为优秀企业提供了“血液”,但相对而言,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的比较优势应该是主动权益投资,更应该在股票投资方面发挥专业投资者的作用。特别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之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场,将对公募基金固收业务带来巨大冲击。无论是投资范围、资金来源,还是政策环境,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固收业务上都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拼的优势,如果基金公司仍然单靠固收业务“一条腿”走路,公募基金行业的路可能将越走越窄。
从这一角度看,春节之后的股市回暖,给基金业提供了久违的发展机遇。虽然偏股型基金份额在前两个月出现净赎回,但可能与基金的“回本效应”有关,即去年被套的基民,习惯于当净值回到面值之上后赎回。另外,去年偏股型基金的亏损,也使银行渠道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熊市思维。笔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在总行层面已经开始加大偏股型基金的销售力度,但在分行层面,很多客户经理还对力推偏股型基金心存疑虑。但随着股市行情的不断升温,如果基金能保持较好的赚钱效应,相信偏股型基金的销售终将迎来爆发。而当基民重新开始选择偏股型基金时,希望基金公司能够坚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受托责任,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投资业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