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燕燕
本轮去杠杆将持续较长的时间,监管层并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以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 图
[ 虽然各家大行和股份行理财委外的规模占比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认为约有10%~15%的理财进行了债券相关委外投资,对应理财委外规模在3万亿~4万亿元。 ]
监管强压之下,连续暴跌的债市在周二(4月25日)终于缓了一口气,超跌反弹。
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市场此前的反应有些过度。尽管短期来看,债市会因为委外出现赎回迹象而波动加剧,但本轮去杠杆将持续较长的时间,监管层并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以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如此一来,短期内市场会有波动,但中长期压力将有所减轻。
而针对近期市场关注的银行委外资金赎回问题,同日下午,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分管金融市场业务的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表示,该行目前不存在委外赎回压力,“目前这部分量也比较小,在可控范围内,目前浦发银行不存在赎回压力。”
委外赎回迹象加剧债市波动
经历了股债双杀的“黑色星期一”后,周二债市超跌反弹,午后国债期货涨幅持续扩大,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涨幅一度扩大至0.60%;同时,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60213收益率下行5.32个基点报4.25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04收益率下行4.75个基点报3.45%。
至收盘,1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T1706涨0.55%,5年期主力合约TF1706收涨0.29%。票面利率3.4%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截至15:15,也从前一日涨至3.51%,回落5个基点至3.46%。
就在前一天,国债期货在低开的前提下全线大幅收跌,T1706盘中最大跌幅0.61%,此前一周跌幅更达到0.68%。
市场的剧烈震荡主要是因为近期监管层密集发文,过去两周,银监会连续下发了9个监管文件,其中5份涉及同业业务。金融去杠杆加码,对投资者的预期产生较大的影响,银行收缩同业业务规模,银行委外资金出现赎回迹象,进而引发了市场的暴跌。
2014年到2016年,我国资管行业快速发展,不仅是公募基金的规模快速扩张,“银行、保险、社保等机构的大量资金通过委外和通道业务扩充资管产品规模,带来非银机构的繁荣。我们以各类资管产品中,资金来自银行的主动管理规模,作为银行委外资金量的上限。”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
与债券相关的委外规模究竟有多大?
根据姜超的测算,从银行角度来看,一是以银行表内基金投资的规模,作为表内委外资金量的估算参照。预计2016年末银行表内基金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在0.3%~0.4%,部分中小行可能达到1%甚至更高。2016年末存款性公司总资产约230万亿元,银行整体表内基金投资规模或在9000亿元左右,大部分为债券和货币基金。
理财委外方面,2017年3月末银行理财余额约29.1万亿元,其中约15%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姜超表示:“我们的草根调研显示,虽然各家大行和股份行理财委外的规模占比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认为约有10%~15%的理财进行了债券相关委外投资,对应理财委外规模在3万亿~4万亿元。”
那么,当对同业套利的监管收紧,理财的整体规模将开始下降。
姜超称,表内委外较易被赎回、影响利率债。银行表内基金委外这部分主要是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流动性较好,较易被赎回。其中,国有大行可能出于流动性需求和同业资产穿透管理而主动赎回,而中小银行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能因同业存单发行下降而被动赎回。
接下来就将是表外委外。由于债券的大幅调整,当前不少银行理财盈利压力较大,此前理财不赎回委外和非标,主要因久期较长(一般为3~6个月)和不愿将亏损兑现。但随着监管加强,理财大概率逐步赎回委外专户和基金,采用的方式可能是到期不再续作。此外,表外理财主要配置信用债和非标资产,利率债等流动性资产占比较少,理财缩表对信用债冲击更大。
金融去杠杆会拿捏好“度”
不过,周二债市的反弹也体现出,市场或许对于政策有些反应过度。金融监管的趋严最终将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当下市场的反应或许有些过度,本轮去杠杆将持续较长的时间,监管层并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以温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如此一来,短期内市场会有波动,但中长期压力将有所减轻。
《人民日报》周一发表了题为《金融领域推进去杠杆强监管》的文章,一方面肯定了近期监管层推出的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抓紧推进去杠杆、强监管、防风险;另一方面,文章也强调操作过程中把握好节奏、拿捏好“度”、引导好预期也很重要。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也表示,对理财、资管业务的进一步监管,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监管部门会充分考虑相关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可以看到的是,在监管政策频出的一个星期里,央行对MLF(中期借贷便利)足量对冲呵护流动性。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MLF)净投放4310亿元。本周二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净投放400亿元,连续6日净投放。
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资金面上,后续随着企业缴税活动的逐步平缓,叠加委外赎回潮带来的银行间流动性增加,资金面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首席固收分析师徐寒飞认为,监管政策“去杠杆”的“真实冲击”很可能会低于预期,甚至会利好债券市场,但是当前的“预期冲击”则可能对市场有“过度影响”,导致收益率反弹幅度“超预期”。
在他看来,10年国债关键点位3.6%目前难以击破,本次市场的调整仍然只是小级别的波动而已,不必过度担忧市场会出现趋势逆转。
“尽管该次监管从态度上也是较为严厉的,但从措施上并没有以‘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逐步按季按比例进行压缩和计提占用,即使业务余额及相应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也不至于触发恶性的流动性风险事件。”中信建投证券宏观与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
在他看来,本轮去杠杆或许依然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根据过往的经验,市场会呈现博弈的波动:刚开始拉开去杠杆序幕同时叠加经济数据高企,债券收益率会呈现出向上的压力;但最终结果将是取决于严监管和经济走势的博弈过程,若下半年有更多来自经济数据的压力,则债市的调整压力将会明显减轻而支撑显著加强。
姜超也认为,债市短期谨慎,等待中期机会。
姜超表示,从基本面来看,随着金融去杠杆的展开,实体融资总量在3月份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意味着3个月以后经济会出现明显下行压力,而通胀压力在2月以后就明显缓解,未来基本面走势对利率债逐渐有利。
但在去杠杆过程中,银行赎回对市场的冲击尚未完全释放,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最易受冲击,短期上调10年期国债利率区间至3.2%~3.6%。目前的利率水平对保险等长期投资结构肯定有配置价值,但对基金等交易类机构还需进一步等待右侧的机会。
对于信用债而言,一方面,理财缩表使得信用债的需求下滑,当前利差保护不足,信用债仍需警惕;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杆意味着信用扩张转为收缩,面对巨量信用债到期压力,民营企业还债压力将与日俱增,因而对于信用债,尤其民企债的风险要高度警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