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个月,曾经主打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叮当健康再次递表港交所。
叮当健康前身即为叮当快药,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为杨文龙,其间接持有或控制公司50.48%股份,其中21.16%通过健兴公司持有,22.59%通过健发公司持有,还有6.73%表决权则通过委托安排进行控制。
而健兴公司与健发公司均为由杨文龙和杨益斌100%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杨益斌为杨文龙的儿子,目前也是叮当健康的法人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杨文龙还为仁和集团董事长兼CEO,而叮当快药的天使轮融资也曾来自仁和药业在2021年的胡润富豪榜上,杨文龙以125亿元的个人财富排名第582位
目前,据天眼查APP显示,在赴港IPO前,叮当健康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TPG,软银中国,泰康人寿等机构。
营销支出高达8.35亿元,三年亏损近28亿元
目前,叮当健康的业务主要分为快药,在线诊疗以及慢病与健康管理三个部分。
据叮当健康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以2020年收入计算,公司为国内即时到家数字药房行业最大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约为8.5%。
2019年至2021年,叮当健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76亿元,22.29亿元和36.79亿元,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推动消费者对送药上门服务需求的增加,公司收入规模确实存在快速攀升,短短两年扩大了近2倍,不过增速却由118.12%下降至65.05%。
与此同时,叮咚健康至今仍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公司亏损额度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和15.9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27.93亿元且亏损幅度逐年扩大。如2020年,叮当健康的毛利率分别较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高出11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
对于大额亏损,叮当健康解释主要是由于大量营业成本,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一般行政开支公司通过大量经营开支有意推动产品及服务供应的快速增长,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及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持未来扩张
一方面来说,叮当健康业务毛利率持续出现下滑,但同时销售及营销开支却成倍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6.8%,34.4%和31.6%,两年累计下滑了5.2个百分点同时公司销售及营销支出却分别为2.79亿元,4.41亿元和8.3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1.8%,19.8%和22.7%
简单来说,叮当健康就是在通过让利,扩大营销投入等方式,推动品牌形象树立并在市场成为红海之前占据更多的份额,而其并不囿于以暂时的亏损作为代价。有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数字大健康市场的竞争对手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相比,叮当健康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一些。
报告期内,叮当健康的订单量增长很快,2019年至2021年公司线上直营及线下渠道合共分别取得了2640万,4050万和6030万订单,但诊疗等业务的协同配合暂时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更高的收益率。
体量不足对手五分之一,自营平台增速逊于第三方平台
事实上,公司自营平台销售占比增长反而落后于第三方平台,报告期内,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收入占线上渠道收入比重分别为55.9%,63.5%和69.5%。
虽然2021年末时叮当健康APP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3300万,但报告期内APP平均月活人数分别约为140万,220万和210万,2021年甚至还略有所下滑。从线上线下总体来看,叮当健康的毛利率高于传统药店,销量较好的叮当的门店毛利率为40%多,销量较差的门店毛利率为28%至29%。”。
在美团,京东,饿了么等能够掌握配送时速的大型电商平台逐渐介入送药业务后,初期就踏入行业的叮当健康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从此前京东健康递交的招股书来看,公司2020年收入规模已经达到193.8亿元,叮当健康的规模尚不足其五分之一
另外,定位新型医药零售企业的叮当健康也在通过收购药房等方式建立线下零售渠道,报告期内该渠道收入占比从9.2%增加至16%同时公司业务更多的向直销模式集中,报告期内业务分销收入逐渐由18.3%下降至11.5%
目前,叮当健康在全国17个城市拥有348家智慧药房网络,招股书显示开设在2018年之前的智慧药房到2021年时单间平均收入达到1257万元。
在线下门店网络铺设后,叮当健康能够更多的开展在线诊疗及慢病管理等业务,虽然目前业务尚未实现收入但也能为快药业务实现引流,不过短期内成本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不断下降的收入增速,叮当健康暂时仍未找到盈利的平衡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