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未普及之前的信用体系下,城市和乡镇市场是分割的。”在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北斗会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表示,电商发展正在助力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产品上行及消费下沉,将城市与乡镇商品连通起来。
徐奇渊表示,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本质上也是信息的传递,属于古代的“IT产业”,指南针是交通运输业的关键一环,与现代的高铁同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物流、IT产业的基础上,形成的电商商业模式,则是基础设施和信息建设的结果。
我国商品市场的分割曾经一度相当严重,这种市场分割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徐奇渊认为,中国并没有天然融合的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最重要的助推就是电商的发展。“没有电商之前,信用体系是割裂的;电商出现后,成了乡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桥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电商让国内变成了统一的市场,不仅能解决消费问题,还激活了中国的内部动力。”
徐奇渊认为,无形的信用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产品,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00年代初的时候,发展瓶颈之一实质就是信用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商业信用的缺失,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阻碍了储蓄转化为投资。而在过去1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信用体系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这种公共产品。电商不仅为消费者获得海量商品信息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还通过自身的品质背书使消费者在线上购物的品质得到保障。
以京东为例,通过长期品牌积累,京东自营的B2C模式释放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京东以自己的声誉提供品质背书,逐步建立起信用体系。这样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后,连接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端,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信用体系没能建立起来前,大家不敢互相做生意,最后都去跟老外做生意,都去出口。这样一来,导致国内产品卖得比国外还贵,这个价差反映了信用体系的风险溢价。”徐奇渊说,“现在有了电商模式之后,国内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了。对消费者来说,信用就是口碑,让消费者敢于再去二次消费,甚至更多的人慕名前来消费;而对生产者来说,信用意味着正常的现金流和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