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原先受到资本追捧的无人超市、无人货架,正在迎来新一轮“洗牌期”。在不少城市的街头,“无人货架的货没了,只剩架子”,许多知名企业旗下的无人超市也传出撤店、倒闭的消息。
过去几年,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以及新零售带来的消费场景变化,电商行业巨头纷纷重返线下市场。2017年7月继亚马逊之后,国内企业也开始试水无人超市。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一问世便备受市场瞩目,一度被视为电商赋能线下实体店的“试金石”和试验场,而屡创新高的融资金额,也让其成为新零售战场上的一匹黑马。正因如此,不仅阿里、京东、苏宁等头部企业加大投入、竞相布局,一些技术、运营能力尚不成熟的初创企业,也认为自己抓住了“风口”,纷纷开始跑马圈地,在一二线城市大举扩张店面,希望解决长期困扰零售行业的成本高企问题。一夜之间,不少城市的街头,都摆上了一个个装着各式零食的无人货架。
然而,无人超市、无人货架是不是比人工结算更有效率?是否真的能有效控制成本?在资本狂欢之后,这些问题还需要冷静研判。无人超市无人值守、占地面积也小,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从实际运营情况看,它所取代的仅仅是收银员的功能,整体运营成本却很高。比如,无人超市内的摄像头、货物自动识别设备和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运营系统,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不是小数。此外,无人超市、无人货架基本无法解决商品偷盗、漏付钱款等问题,损耗率远超传统商超。
尽管代表了未来零售的新趋势,但从商业落地和应用层面看,目前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在这条赛道上,企业比拼的终究还是技术、运营、渠道等方面的“硬实力”,要解决的依然是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现实中,一些资本加持下的初创企业,并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简单地认为只要抓住了“风口”,营利便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仅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远远不够。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供应链低效等方面的短板长期得不到改善,让一些企业在急速扩张之后难逃倒闭的命运,“风口”最终成为了“封口”。
短短两三年时间,无人超市的潮起潮落说明,赢得早期的卡位大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之后的精细运营。若不能扎实做好运营的基本功、不注重基本的商业运作、不能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终究经不起市场的检验。过去的共享单车如此,今天的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也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业“洗牌”是一件好事。洗去虚假繁荣,回归零售本质,企业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今,技术与零售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具备科技感的生活注定加速到来,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活下来的企业应从这一轮行业“洗牌”中吸取教训,摒弃单纯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创新经营模式,练就独创性的商品和服务等“硬功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