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CPI同比上涨4.3%,这一涨幅与前两个月相比明显回落,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今年前两个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PI同比涨幅连续处于5%以上,引发了不少人对通胀压力产生担忧。事实上,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
例如,2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87.6%,影响CPI上涨约3.8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35.2%,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增加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成本。
2月份中下旬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对食品价格上涨形成了一定抑制。从3月份数据看,在猪肉价格回落、气温回升、国内复工复产、市场预期等因素有力支撑下,蔬菜鲜果市场供给增加,食品价格也逐步进入季节性下降通道,国内消费物价涨幅结构性趋缓态势已经基本确立。
进入二季度,保持物价稳定的一系列有利因素仍将持续发挥作用,CPI同比涨幅趋缓态势也有望进一步延续。不过,考虑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食品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疫情防控特别是输入性风险防控也会给复工复产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因此,下一阶段仍然要进一步打通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堵点”,积极推进农产品供给和流通环节复工复产,提升安全可靠、可持续的农产品运输能力,确保“菜篮子”“米袋子”稳产保供,不断提升重点民生商品供给保障能力。
同时,也要继续关注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要认真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