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新闻 > 正文

7月12日交“初伏”今年“三伏”40天

[2017-06-21 11:27] 来源:东方网 编辑:余梓阳  阅读量:16843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华社天津6月20日电(记者周润健)“夏至三庚数头伏”,21日,将迎来“夏至”节气。天文专家表示,同前年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据了解,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

新华社天津6月20日电(记者周润健)“夏至三庚数头伏”,21日,将迎来“夏至”节气。天文专家表示,同前年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依然是40天。

据了解,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由于庚日在阳历中的日期每年都有变化,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天数加起来就是三伏天的总天数。“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2日交“初伏”,7月22日交“中伏”,8月11日入“末伏”,8月21日“出伏”。

“双中伏”是否意味着一定要热40天?“炎热天数的长短,与‘中伏’长短没有关系,这只是日期上的一种安排,公众千万不要认为,出现‘双中伏’炎热天气就一定长。”赵之珩强调说。

那么,三伏天为何最热?赵之珩解释说,过了夏至,虽然白昼一天天变短,但地表的积热还是在逐日增加着,进了三伏,地表积热逐渐接近高峰,中伏期间达到了最热的程度,过了中伏,地表的积热才逐日递减,天气才渐渐凉快起来。

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三伏天”,天文专家提醒,此时节,公众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戒躁戒怒,清淡饮食,规律睡眠,及时补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