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超级猪周期:控制不了猪价,那就控制养猪成本。
虽然自10月份以来,猪价迎来了久违的上涨,但生猪价格却上涨了近50%但目前仍处于猪价下跌的大周期,猪种源宽松的生产能力没有改变养猪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猪价大幅波动的原因。
从今年罕见的高点到低点,中国猪价正在经历一个超级猪周期根据Breck的农业数据,2018年1月2日至2021年10月25日,全国生猪价格最低值为9.76元/公斤,最高值为40.97元/公斤,平均值为21.73元/公斤在此期间,生猪养殖最低利润为—1333.76元/头,最高利润为3244.43元/头,平均利润为509.4元/头
在10月21日举行的2021年中国农牧产业大会生猪论坛暨首届中国生猪交易大会上,牧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首席战略官秦军表示,生猪价格作为大宗农产品波动虽然正常,但全球生猪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他认为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行业集中度不高以2018年生猪养殖规模占比为例,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比,丹麦为69.6%,荷兰为51.2%,法国为24.3%,德国为19.3%,英国为13.8%,西班牙为13.7%可是,中国只有0.2%
在美国,2018年前十大养猪公司的母猪存栏量约占全国的45%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2020年前十大养猪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仅超过12%
秦军说,分散的生产者是巨大的,他们都想从主观意愿上避免生猪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但这种努力最终变成了顺周期行为,即追涨杀跌。
二是猪肉消费结构在美国,加工肉类如火腿和香肠是主要的肉类消费,而鲜肉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鲜肉消费仅占肉类消费的9%但在中国,肉类消费主要是鲜肉其中,热鲜肉在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占65%只有10%的冷鲜肉
秦军提到,这种超级猪周期按下了行业的加速键,比如集中度快速提升,产业链整合,成本分布不规则等等。
不规则成本分布是指目前规模化养殖企业,养猪成本在18~20元/公斤甚至更高,而散户的成本保持在14~15元/公斤的水平,与非洲猪瘟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行业混乱。
秦军解释说,这种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行业快速扩张带来的高利润,从而导致管理效率的损失,这只是阶段性现象,此外,设备的升级,管理的提升,人才梯队的建立,也是整个行业必须支付的学费,这是正常现象。
养猪业如何降本增效。
猪价波动带来猪企收入的波动,尤其是在猪价快速下跌的阶段由于大型工厂因资金优势不愿减产,小散户有成本优势,更能抵御猪价低迷,本轮产能削减速度放缓,触底时间可能延长,给养猪企业带来挑战
农信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夏晨峰认为,短期来看,未来非洲猪瘟对生产的直接影响将大大减弱,母猪结构将被高效淘汰,进口猪肉将伴随着猪价下跌而减少。从长远来看,2021年生猪供应将略低于正常水平
在最近几天召开的第十届李满中国养猪大会上,养猪事业部总裁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不能控制猪价,但可以控制养猪成本。
他说,目前养猪业的现状是猪多,价格低,成本高,亏损大低成本生产是保障养猪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养猪成本的控制将成为决定猪场生存的关键因素
如何降低养猪成本张建议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是从饲料方面降低直接成本,降低母猪死亡率,二是从母猪产仔率,每窝健康婴儿数等指标入手,实现多产,少死,快长
秀波基因董事长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养猪业目前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的影响,不确定性在增加在我国生猪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型的过程中,改良的养殖体系受到冲击,优良种猪资源紧缺,疾病风险增加,种猪性能提升需求旺盛
他认为,当前的养猪业需要补植置换,淘汰生产力低的母猪以减少资金损失,保留生产力强的母猪以稳定养殖体系。
猪企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不断加强与新兴互联网和智能服务行业的紧密合作,解决猪周期问题。
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表示,智能养猪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能会为养猪企业增加新的发展机遇,每年对5—10万个中型规模猪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更具成本效益。
农信互联集团董事长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猪价震荡期间,生猪企业维持生命的关键能力是持续的现金流供给提高生猪企业的智力竞争力是获得经营,负债,权益现金流的基础,下一代企业管理正在由人治向数治转变
理的核心理念,是猪企决胜下一周期的分水岭要从根本上提升数智竞争力,大企业或许可以投巨资重新规划,对中小企业而言,拥抱成熟的产业数智生态平台,是当前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称,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最后一片蓝海,未来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价值,最终落脚点是实体,农牧业的数智化必然是一片蓝海在建设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应遵循对内数字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对外实现产业链协同作业提升整体效能的原则
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付文阁认为,从原料,销售价格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天气变化,疫情,产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农牧行业正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他建议,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建立风控体系,培养风控人才,尤其是大力推进农牧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建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