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排放也不是天天都有雾霾,这里面气象条件在起作用。”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马学款2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的内因,气象条件则是外因。
马学款介绍称,今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总共出现4次严重的雾霾过程,常年同期一般在两次,“而平均持续时间也到了5天,比常年同期要长两天”。
其中,三大天气条件成了2015年雾霾频发的“帮凶”。
第一,冷空气强度弱,小风日数多,导致污染物水平扩散能力差。
马学款指出,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冷空气活动次数明显偏少,只有三次,且强度偏弱,间歇时间长,小风日数则比去年同期多4天,“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持续累积”。
能吹走雾霾的风亦不如往年大。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平均风速是每秒1.8米,比常年同期偏小10%。
[!--empirenews.page--]
第二,大气层结稳定,混合层顶高度低,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混合层顶高度即污染物在垂直方向扩散达到的距离,“高度越高越有利于扩散,太低就会抑制扩散”。
马学款说,今年入冬以来,北京地区混合层顶高度550米,常年同期则有1050米。
第三,空气湿度大,污染物吸湿性增长和化学反应更加明显,导致PM2.5骤升。马学款指出,湿度大有利于气溶胶的二次反应,使得雾霾浓度迅速升高。
马学款认为,对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准确预报、提前预警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中国雾、霾的中期预报准确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