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永州江华的李茅燕夫妇拖着小船在泥水里捡拾
初冬清晨,湖南省汉寿县酉港镇太白湖面笼罩着蒙蒙雾气,气温接近零下。夏日的接天莲叶已无踪影,淤泥中的莲藕正当时节。早出的挖藕人站在水中,弯下身子,十指插入淤泥里,捧出硕长的藕段。经过挑选、运输等程序后,这些雪白鲜嫩的湖藕将端上我们的餐桌。
早上的湖边寒风袭人,挖藕人在岸边生起柴火取暖,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简单的准备工作后,他们将撑小船去往湖中采挖区。每年9月至12月,大批挖藕人便聚集于此,采挖湖藕。
[!--empirenews.page--]
太白湖属洞庭湖区,2007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玉臂藕,因其个大、淀粉多、口感好远近闻名。目前,水域面积9500亩的太白湖有8000亩都种植了湖藕,一年能产藕一万吨以上。2400多万的年产值背后的每一根藕,都要靠冬天泡在湖里的挖藕人从淤泥中一根根挖出。
来自湖南永州的李茅富已经挖了十多年藕了。在他的影响带领下,他的弟弟和弟媳等亲戚朋友都加入到挖藕队伍中来。为了让家庭收入高一些,他们将孩子托付给在农村年迈的父母,每年辗转于全国各地产藕的地方,是一群群围绕藕而迁徙的“候鸟”。
“为了节省时间多挖一点藕,一天只吃两顿饭,中午饿了,就在湖中用零食凑合。在太白湖挖三个月,可以挣两到三万元。”李茅富说。李茅富挖出的藕,到过广东、广西、香港甚至东南亚,但这些地方,他大半都没去过。穿上水裤,李茅富几乎淹没在淤泥中,要从一米来深的淤泥中将一只藕完整的挖出来是门技术活,有时下巴都会浸在水里。
[!--empirenews.page--]
一位挖藕人用高压水枪冲开湖面上覆盖着的浮萍
近年来,挖藕人们开始采用高压水枪冲泥法挖藕,这相较原来费时费力的人工挖藕,大大提高了采挖效率,挖藕人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增长。一条小船、一台动力柴油机和水泵、一人一条高压水枪就是他们的工具。
一名挖藕工上岸后准备脱下橡胶防水服,全身沾满了浮萍。
湖藕收获的季节,像李茅富一样的挖藕人,不论男女,每天都要在齐腰深的泥水中劳作8个小时以上。由于衣裤长期被汗水和湖水浸湿,他们多数都患上严重的风湿病、关节炎。有时候为图方便,他们经常双手直接泡在冷水里采藕,一天下来,双手会冻红发肿。
[!--empirenews.page--]
下午2点多,挖藕人划着满船舱的新鲜藕陆续回到湖岸边,来不及休息,就忙着将鲜藕分拣入竹筐,然后抬藕上岸、称重、记码、打包后抬上货车,连夜运往各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挖出的藕,在品相上也有区别。如果把藕挖断,挖破皮或者灌泥,品相差,就很难卖出好价钱。
挖藕人抬着一筐300多斤的藕上肩就走,杂工在岸边负责过秤和装车,老板负责称重、记码、打包。杂工和老板与挖藕人不同,他们多是本地村民。挖藕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一人一天能挖1000多斤藕,每斤藕的报酬约0.38元。这些收入中,还要拿出吃饭、水泵和柴油的费用。
[!--empirenews.page--]
结束一天的劳作,李茅富回到临时租住的小屋,脱下湿冷的挖藕服晾晒。今天挖藕时顺手抓了两条鱼,晚上可以加个餐。
忙碌了一天,李茅富兄妹5人围坐一起吃晚饭,虽然只有三个菜,但有说有笑的也是一顿饱餐,这是他们辛劳一天后最轻松的闲暇时光。兄弟给李茅富倒上从家乡带来的米酒,可以御寒防风湿。明天一早,他们将再次撑船出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