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了,因为天鹅,68岁的程景林也记不清跟多少人发生过冲突,更记不清在黄河滩边走了多少里的路。但每年11月底到来年2、3月,68岁的巡护员程景林都会巡护在河滩,履行他自己定下的与天鹅的约定。
白天鹅迁徙,每年的路线有东、中、西三条,中线这一路,白天鹅从西伯利亚、蒙古国出发,经中国的内蒙古、陕西一带,沿着黄河迁徙。一部分到长江中下游越冬,一部分则停留在了黄河中游,这部分白天鹅,主要就栖息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在这2.5公顷的湿地里,每年大概有5000只天鹅再次栖息。
[!--empirenews.page--]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为天鹅投放玉米。
为此,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门峡黄河湿地,在5年前成立了天鹅看护队,现在已经有几十个人,三班倒,不过像程景林所看护的王官村这样偏避的天鹅栖息地,看护队并不能时时照看的到。
程景林一早沿河滩捡拾客人丢弃的垃圾
程景林从小在黄河边长大,是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会兴镇东坡村人。1998年,程景林发现,他家河滩地的菜园里到冬天会有白天鹅光顾,但也引来了不少偷捕天鹅的人。于是,在菜地里盖起简易房,天鹅保护志愿者程景林正式“上岗”了。
[!--empirenews.page--]
湿地管理处在2009年给老人发的“优秀义务巡护员”荣誉证书。
一腔热情的“护鹅使命”,碰到了冷冰冰的现实。性格温和的程景林,在村里当过村民小组长、村会计、最后还当了村长,但大家还是白眼相看,对他的行为不理解,觉得老程“图啥呢”?
要不就是收了谁的钱,赚了利益。
程景林骑三轮车外出买东西,这是他与外界联通的交通工具。
这下,不拿一分钱工资的程景林觉得有些受委屈了。程景林说,在这里巡护,也不耽误种田。务农赚的钱,加上孩子们(程景林育有3个孩子)的支援,生活来源不成问题。
[!--empirenews.page--]
后来,天鹅多了、游人多了、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好处。村民的态度慢慢转变了,对程景林开始佩服有加。特别是十几年的坚持和投入,让他成了当地的名人。
家里也觉的这是积德事,对身体也有好处,也更加支持老程的工作。程景林说他十几年用坏好几个望远镜,自己先后花5800块钱,买过4个。也有些望远镜是爱鸟人士送他的。老程的右手食指少了一节,这是他年轻干木工活时受的伤。
黄河岸边冬天的风大又湿冷,程景林在这间小屋子里,靠蜂窝煤取暖,也用它做饭。
[!--empirenews.page--]
这一天晚上,湖面传来几声天鹅的叫声,程景林警惕地靠在门边听着。偷猎常常在半夜进行,他也清楚,和偷猎者对峙也是很危险。老程回忆,一次,凌晨听到湖面有天鹅叫声,跑过去正好撞上一帮偷捕天鹅的人。
老程说他当时态度严厉,给了那帮人威慑,不过,也凑巧这时候河面上有手电筒的光照过来,盗捕的人最后跑掉了。事后,老程也觉得心里发麻,想养一条狗,但又怕惊吓到天鹅。十几年,最终还是一个人守过了这些夜晚。
小屋里没电视,晚上除了出来走走,老程偶尔也会看看书。冷冷冬日,很多时候是和衣而眠。
[!--empirenews.page--]
王官村天鹅栖息地一线的基本情况,就这样一天天,几乎都靠着程景林提供。这是他的工作日志,上面记录着如每天的游客、天鹅数量变化等数据。
天气好又不忙的时候,老程会用高粱杆做些笤帚,卖出去换点收入,“这样可以减轻儿子的负担,让他在我这里少花点钱”。
[!--empirenews.page--]
老程还有椎间盘突出,走一会便需要蹲下休息,缓解腰间的痛苦。很多媒体采访他,会说,老程守护这些天鹅,像是守护自己的孩子。而事实上,在程景林心中,这些冬来春去的天鹅,是黄河滩边的客人,“只要我还能走得动,看得见,就要在这里呵护好我的客人。”这是老程跟天鹅,也是与自己的约定。
夜幕降临,天鹅已回到湖中草丛过夜,但程景林还在岸边流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