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1月31日讯 (记者钱箐旎、实习生罗靖宜)中国银行今天发布了2017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人民币》。白皮书显示,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人民币国际地位预期乐观向好,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意向进一步升温。
白皮书显示,76%的市场主体(包括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希望接近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其中更是有29%的市场主体预期人民币国际地位将接近美元和欧元,这两项调查结果均创下历史新高;金融机构较企业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预期更高;超六成市场主体表示将使用或提升人民币使用比例。从使用领域来看,调研结果显示,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支的境外企业占比为74%,既使用过人民币开展跨境收支,又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境外企业占比为25%。这说明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已得到全球企业的认可,作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职能未来具有较大潜力。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际计价货币职能稳步增强,在面临汇率波动时坚持以人民币计价的受访境内企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近八成境外大宗商品企业参与中国境内大宗商品交易意愿较强;大部分受访市场主体都在积极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国际流动性的重要补充。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挖掘了新潜力。市场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资金交易产品占比较2016年提升13个百分点;财富500强企业较其他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更广泛;境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潜力尚有较大发掘空间。
此次调查的主题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人民币”。结果显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境外机构持有的境内债券和股票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境外市场主体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意向进一步升温,约有70%的境外市场主体有意向参与离岸或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较2016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相较人民币贷款及融资、股票及权益类资产等,人民币债券资产更受市场主体青睐;未来人民币资产在境外金融机构可投资资产中的配置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考虑增配跨境人民币资产的金融机构中,增配人民币资产占可投资资产比重低于5%的金融机构合计占62%,增配人民币资产占可投资资产比重至10%以上的金融机构占30%;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首要目的是匹配资产负债和管理利率汇率风险,其次是丰富产品,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